花中四君子·梅花影裏送君行(1)

小朋友們好,從今天開始,我們來學習跟“花中四君子”有關的詩。

在我國明朝時期,有一個叫黃鳳池的人,輯了《梅竹蘭菊四譜》,從此,梅蘭竹菊就被稱爲“四君”,畫家用“梅蘭竹菊”來標榜君子的清高品德。

確實它們也各有特色——梅:它是四君子之首,也是中國的傳統之花,由於它是在冬天開放,不畏嚴寒、傲雪挺立,所以大家認爲它代表着高潔和堅強的品性;蘭:它生長在深山幽谷之中,遠離世俗生活,有着素淡清雅的姿態,所以蘭有高潔和美好的寓意。比如空谷幽蘭這個詞,表面是說山谷中優美的蘭花,其實是形容十分難得,常用來比喻人品高雅。那竹呢?竹也就是竹子,小朋友都見過,它的枝幹挺拔,四季青翠,篩風弄月,瀟灑一生,很受人喜愛,有很多文人墨客都愛讚頌它,比如王維就很喜歡竹子,還在他的輞川別業裏建了一個竹裏館。由於竹子寧折不彎,而且中間是空心的,所以它代表着不屈的骨氣和謙遜的胸懷;菊,就是常說的菊花,它不畏寒霜,不怕寂寞,不管是近是退都能顯示出很可貴的精神品質,它還象徵着正直不屈,高雅純潔。

梅蘭竹菊,佔盡春夏秋冬,中國文人把他們稱爲“四君子”,正表現了文人對時間秩序和生命意義的感悟。我們這周先來學習有關梅花的詩。

梅是很受人喜愛的,它一般開在冬天。冬天來了,春天也就不遠了,所以我們又把梅花稱爲“報春的使者”,陸凱當年在梅嶺折下一枝梅,寄給遠在長安的好友范曄,他說“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後來“一枝春”就用來代指梅花;松、竹、梅合稱“歲寒三友”,梅、蘭、竹、菊合稱“四君子”。無論是“歲寒三友”還是“花中四君子”,梅花都在其中,由此可見,古代文人對梅花是多麼偏愛,多麼推崇。甚至宋代有一位詩人林逋,隱居西湖孤山,植梅養鶴,“以梅爲妻,以鶴爲子。”終生不娶,人們稱他爲“梅妻鶴子”,也對梅花這是真的喜愛了。

詩人、文人、畫家爲何都看重梅花?是因爲梅花身上有兩個特質:一是傲雪,二是清香。

關於傲雪,我們小朋友可以想一下,在冬天,百花凋謝,飛雪飄飄,梅花卻獨自盛開,就像《一剪梅》裏唱的那樣:“雪花飄飄,北風蕭蕭,一剪寒梅,傲立雪中”。很多詩句也讚美梅花的不畏嚴寒,傲立風雪,比如“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這些詩句,都是稱讚梅花傲視冰雪的品質。梅花這種傲立冰雪的特性就跟文人自身的清高與堅韌品質相類似,於是文人墨客自然而然地將梅花比作了自己。文人嘛,都是有點自戀的。

關於梅花有清香這一點也好理解。宋代詩人盧鉞說“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梅花是有香味的。我相信我們羣裏的小朋友都見過梅花,聞過梅香,梅花的香氣與春天開的花不同,它不濃烈,而是清幽淡遠,是一股淡淡的清香。這正是古代文人看重的地方,這一點與文人墨客身上的潔身自好、孤芳自賞的清高氣質極度相似,所以梅香備受推崇。很多詩句寫到梅花的清香,比如“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遙知不是雪,爲有暗香來。”“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不要人誇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這些詩句,都是讚美梅香的經典句子。

正因爲梅花的傲雪與清香,與文人追求的堅強與卓越高度吻合,梅花的“百花之首”的地位,牢不可破。千古以來詠梅花的詩,數不勝數,多得不得了,但是大多數都是圍繞傲雪和清香這兩個特質來寫。我們今天一起來學習兩首跟梅花有關的詩,都是來自宋代詩人王安石。

①梅花【宋·王安石】

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 

遙知不是雪,爲有暗香來。

這首詩收錄在小學二年級上冊的語文書中,作者是王安石。我們來理解一下梅花這首詩的意思。“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其中“數枝”的意思是幾枝,數枝梅就是幾支梅花,凌寒就是冒着嚴寒。然後我們把前兩句中其他的詞語連起來一起理解,就是:牆角有幾支梅花,冒着嚴寒獨自開放。

怎麼樣?理解古詩的意思是不是也沒有那麼難呢?下面我們再試着理解後面兩句:遙知不是雪,爲有暗香來。遙,就是遠遠地。知是知道的意思。爲(wèi):因爲。暗香,在這裏指梅花的幽香。那麼這兩句詩就是我們理解:遠遠地就知道這不是雪,因爲有一陣清香傳來。

“暗香”這句詩,其實是借鑑了另外一個詩人林逋的一句詩,叫“暗香浮動月黃昏”。林逋就是我們前面講過的,北宋詩人,他這人一輩子不做官,也不娶妻生子,一個人住在西湖畔孤山山坡上,種梅養鶴,過着隱居的生活,被稱爲梅妻鶴子,在詠梅花的詩中,他寫的《山園小梅》特別出名。尤其是詩中“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這兩句,更被贊爲詠梅的絕唱。

我們再稍微來了解一下作者王安石,王安石出生於公元1021年,字介甫,號半山,封荊國公。所以世人又稱他爲王荊公。王安石是北宋人,宋就是中國歷史上“唐宋元明清”的“宋”。王安石不但是一位非常著名的文學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王安石也是一位政治家和改革家,爲了讓國家更加強大,王安石提出了一系列的改革主張,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王安石變法”。

王安石的變法革新雖然很好,他的改革也得到了宋神宗皇帝支持,官做到了宰相。不過改革觸動了一些大官僚的利益,還有一些皇帝的親戚的利益,王安石因此受到多方的猜忌和排擠,比如司馬光和蘇軾在政治上跟王安石都是對立的;王安石三年曾被兩次罷相,就是在三年內被兩次罷免宰相的職務。第二次被撤掉宰相的職務之後,王安石徹底地心灰意冷,放棄了改革,後來退居到南京鐘山,這首《梅花》就是他第二次罷相之後寫的。

瞭解了這首詩的寫作背景,小朋友們再來品一品這首詩,會不會有新的發現呢?我們說了,“梅”是花中四君子之首,梅花向來都是以色美味香著稱,被人們放到庭院樓閣之中培養,細心照料;可是王安石詩中的這幾枝梅花,卻在偏僻窄小的牆角無人問津,即便生長環境如此惡劣,這幾枝梅花仍然不畏嚴寒獨自開放,純潔得像雪一樣,還散發着陣陣的清香。

小朋友們是不是發現了,這梅花的處境和王安石很相似的?王安石爲了國家的強盛主張改革,可是沒有幾個人站出來支持他,一個人的奮鬥,該是多麼的孤獨啊!可是,就算他處在如此惡劣的官場環境中,他依然能夠堅持操守,主張正義,爲了國家強盛而不畏懼別人的打擊和排擠,不計較個人的得失。

小朋友們看,如果把這首詩和王安石的生活經歷背景結合起來,你就會說,哦,原來詩中的梅花就像王安石本人啊。是的,在王安石看來,他的孤獨和艱難處境就跟這傲雪凌霜的梅花差不多。怎麼樣,現在對《梅花》這首詩,是不是理解得更充分了呢?

我們再來學習王安石的另外一首《梅花》——

②梅花【宋·王安石】

白玉堂前一樹梅,爲誰零落爲誰開。 

唯有春風最相惜,一年一度一歸來。

相比第一首而言,這一首《梅花》反而流傳得沒有那麼廣泛,但同樣是詠梅的佳作,也是王安石的代表作品。這首詩也很好理解,我就不一個字一個字翻譯了。意思是:玉石做的門堂前有一棵梅花樹,梅樹花謝花開,卻不知爲誰而開爲誰而謝。年復一年,不見旁人相惜,唯有春風拂過,每年歸來相探。

關於這首詩,我有一點提醒小朋友們,就是這首詩裏有幾個“一”字,他們的讀音是有區別的。可能你們也發現啦,“一”在不同的時候,讀音不同,有第一聲,第二聲,第四聲幾種音調。那麼我們該怎麼正確讀這個“一”呢?我來稍微說一下給小朋友瞭解。

其實“一”字是隻有一個讀音的,讀作”yī“,其他音都是變音。

當“一”字單獨使用,或者跟數字一起讀,或者作爲詞或句子的最後一個字使用時,讀第一聲(陰平),如“一九”、“統一”、“一一得一”等;“一”字用在第四聲字的前面時,“一”變調,讀第二聲,比“如一夜,一粒種子,一下子、一瞬間”等。

“一”字用在第一聲、第二聲、第三聲,字的前面時,“一”變調,讀第四聲,比如“一天”,“一流的”等等。說到這裏我想起上次詩經的那首《蒹葭》,其中有一句“在水一方”,這個“一”就是讀第四聲;小朋友可以能說,看到拼音是注第一聲啊?是的,其實最初“一”在注音時是全部用第一聲的,只是我們在讀的時候變聲,後來爲了學習的方便吧,很多材料注音時直接標註變聲,這一點我上次忘了要給大家指出來,只是在讀一遍的時候讀了第四聲,正好今天一併說了,我看到很多小朋友在背的時候都是念的“第四聲”,很不錯的。現在大家瞭解“一”有這種發音規律,以後就都能念準了。

上週六是立冬,我也爲大家準備了一首切合時令節氣的詩歌,就叫《立冬》,它是宋代詩人紫金霜寫的,紫金霜這位詩人的生平事蹟不多,但是留下來的這首《立冬》卻寫的非常好,從詩中也能看出他勤奮好學的優良品質。我們一起來唸一念這首詩——

③立冬【宋·紫金霜】

落水荷塘滿眼枯,西風漸作北風呼。

黃楊倔強尤一色,白樺優柔以半疏。

門盡冷霜能醒骨,窗臨殘照好讀書。

擬約三九吟梅雪,還借自家小火爐。

我們來看第一句“落水荷塘滿眼枯,西風漸作北風呼”,落水其實就是水少了,水位下降,小朋友們想一下,夏天經常下雨,池塘裏湖泊裏水滿滿的;到了冬天雨下得少,池塘的水就慢慢變少。這句詩就是寫水慢慢變少,池塘裏以前種的荷花,荷葉都枯萎了,西北風開始呼呼吹了,告訴我們冬天來了。

看到這兩句詩,我們試着回憶一下我們學過的關於荷花荷葉的詩歌,可以說是貫穿了荷的一生。初夏荷剛冒尖的時候,是“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盛夏荷花盛開時,詩人楊萬里說“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秋天荷花凋謝時,蘇軾寫詩說“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到了立冬時節,荷葉全部枯萎了,紫金霜說“落水荷塘滿眼枯”。小朋友們,這些詩歌,還能回憶得起來嗎?忘記的話,再複習一次哈。

我們來看這首詩的三四句,“黃楊倔強尤一色,白樺優柔以半疏。”看到倔強和優柔這樣的詞,我們知道,這可都是形容人的,那麼這兩句詩也是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把黃楊樹和白樺樹當作人來寫,讀起來特別親切。是說到了立冬時,黃楊還是倔強的很,到了冬天還是綠的,葉子也不落下來,他們站立在北風中,成了一道很美麗的風景;但是白樺樹卻很優柔,落了一半的葉子,另一半葉子似乎不想落。

“門盡冷霜能醒骨,窗臨殘照好讀書。”這兩句詩寫得有點勵志啊,我們想一想看,冬天本來很冷,門口有白霜,風一吹人就感到冷颼颼的;但是詩人卻說寒氣襲人讓我清醒,清醒之後幹什麼呢?他要讀書。“窗臨殘照好讀書”,殘照就是夕陽的餘暉,他要在窗邊,藉着窗戶透過來的殘光,正好讀書。從這裏可以看出來詩人是個很勤奮學習的人,大冷天還在窗戶邊讀書。

最後兩句“擬約三九吟梅雪,還借自家小火爐”是作者的想象,他想着到了三九的時候,就可以玩雪賞梅,不過還是需要藉助自家的小火爐來取暖。三九的時候是最冷的,我們古代有個諺語要冬練三九,夏練三伏。形容一個人很勤奮刻苦。我們還有一句俗語叫“大雪年年有,不在三九在四九。”也就是三九下大雪的可能性非常大,所以詩人想着三九的時候賞梅賞雪。

整首詩的意思我們用散文的形式說出來就是這樣的——

今日立冬,我站在家門口望去,池塘裏的水比原來淺了,荷葉滿眼枯敗之象,在秋風蕭瑟中乾枯,西風也漸漸化作北風呼呼地吹。黃楊樹不輕易屈服於這轉冷的天氣,依舊保持着先前的顏色,白樺樹已經柔弱的掉了許多葉子,剩下半數的葉子稀疏的掛在樹枝上。

門前覆蓋了冰冷的霜雪,寒氣刺骨,讓人清醒,有些許陽光透過窗戶照了進來,正好方便我讀書。進而我想,等到了三九寒天,我便可以一邊吟詩作賦,一邊欣賞梅花與雪,不過還需要借自己的小火爐用來取暖。

主題:花中四君子·梅花影裏送君行(1)

11月15日打卡(①背會+②③任選一首,有餘力者可3首全部背會)

①梅花【宋·王安石】

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 

遙知不是雪,爲有暗香來。

②梅花【宋·王安石】

白玉堂前一樹梅,爲誰零落爲誰開。 

唯有春風最相惜,一年一度一歸來。

③立冬【宋·紫金霜】

落水荷塘滿眼枯,西風漸作北風呼。

黃楊倔強尤一色,白樺優柔以半疏。

門盡冷霜能醒骨,窗臨殘照好讀書。

擬約三九吟梅雪,還借自家小火爐。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