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3反思:寫作如何變得更好?

不知不覺學完了劉主編這5天的課程,我有以下啓發:

1、寫作要有畫面感

比如,你寫“斷舍離”就是擺脫那些牽絆我們的物質和念頭,從此過上簡單、舒服的生活。

這樣寫讀者基本是無感的,因爲內容一點都不生動,更像是正確的廢話。

更生動、更帶感的寫法,是你可以一開始用具體的場景,來代入雜亂的生活和工作:

你有沒有發現,現在很多人下班回家,都有一種莫名的焦慮和憂傷。

房間雜亂不堪,雜物滿目狼藉,東西已經無處可放,而你還想買買買。

工作越來越多,想整理又整理不出頭緒,看着心煩意亂。

這樣的寫法,明顯會讓讀者更有代入感,更容易產生共鳴。

2、寫作是幫助你成長最快的武器

正如劉主編提到的,他通過寫作,從一個普通的公司職員,變成創業公司負責人,現在又成爲有書的副總裁。

不僅是劉主編,我身邊也有很多朋友靠寫作,飛速成長後成爲了IP。

讀到這裏,你可能會問,爲什麼寫作會是幫助自己成長最快的武器呢?

因爲一個寫作好的人,懂得佈局、懂得剋制、有邏輯、有洞察能力,這樣的人想成長得不快都難。

3、寫作並不一定需要很好的文采

很多人提到寫作,第一反應就是一定要文采飛揚的人,才能寫好文章。

這確實是一個誤解。

我上中學的時候,被語文老師誇是“語言大師”。當然他只是鼓勵性質,誇我成語用得比較多且準。

自己一度也以爲寫作就是要文采飛揚,經常一篇800字的文章能用20個成語。

但是,自從接觸了新媒體寫作後,我發現文采好並不見得是一件好事。

因爲讀者通過今日頭條、公衆號這樣的新媒體平臺來讀文章,更多是出於休閒性質,更希望內容是大白話,一看就懂。

這時候,如果你還寫得天花亂墜,反而不受讀者歡迎。

瞭解到這一點後,我現在寫作時很剋制,拋棄了讀書時代很愛的華麗風。

雖然自己有時也會被個別讀者說寫得沒什麼文采,但我知道了什麼寫法是正確的就好。

4、善用思維導圖,來梳理一本書的系統

我發現很多人讀書時,沒有做筆記的習慣。

而且他們都喜歡從第一頁到最後一頁一字不漏地讀,可惜經常讀到後面就忘了前面的。

這點實在是很可惜。

據我所知,牛人讀書時,都會做筆記。

只不過每個牛人做筆記的方法不一樣,比較常用的做筆記方法是做思維導圖。

我雖然不是什麼牛人,但也喜歡邊看書邊用思維導圖做筆記。

這樣做的好處是什麼呢?

我認爲最大的好處是,可以通過思維導圖來梳理一本書的系統。

每一本好書都有它的系統,但有時候你並不是那麼容易就能發現。

舉個例子,劉潤老師的《5分鐘商學院》有8冊,如果你不擅長總結,就會覺得內容很散。

但是,其實他的書是自成一個系統的。

這個系統由三個大元素組成:

(1)商業:你與企業外部的關係

(2)管理:你與企業內部的關係

(3)個人:你與自己的關係

然後,在上面三個大元素的基礎上,再拆分成小元素。

如果你能通過思維導圖梳理出這個系統,就可以邊讀書邊對照思維導圖:

看他是不是按照這個系統來編排書中內容,然後你自己對書中內容的理解,一定會更深刻。

5、有感而發

什麼樣的文章,是讀者願意看又能看懂的呢?

答案就四個字:“有感而發”。

因爲人的底層心理都是類似的。

說白了就是,能打動你的內容,一般也能打動其他讀者。

我記得自己有一次寫《紅樓夢》裏的劉姥姥。

寫到她一個窮苦人家到了豪門賈府,被當猴子一樣戲弄,我的內心是很心酸的。

後來得劉姥姥知賈家慘遭抄家,鳳姐的女兒被賣入青樓時,一定要還王熙鳳的恩,賣房、賣地、借錢,終於湊夠錢贖出了王熙鳳的女兒。

寫到這裏時,我自己是很感動的。

這篇文章發出去後,就有讀者說文章讀起來既心酸又感動。

由此看來,讀者是能感受到你的感受的。

如果你寫的內容是有感而發,能打動自己,打動讀者的概率是非常高的。

如果你寫的內容,自己都無感,你又拿什麼來感動讀者呢?

說到底,寫作寫的就是情感,並通過情感傳遞你的價值觀。

沒有情感的文章,比白開水更無味。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