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前的官場楞頭青

今天繼續共讀《曾國藩》第四章。

道光二十九年,曾國藩由“內閣學士兼任禮部右侍郎銜,從虛職變爲實職,成了清朝開國以來湘鄉縣出的第一個實職升補禮部右侍郎。升官之後,曾國藩依舊保持自律。每天還是認真堅持寫日記,不給自己找任何藉口。我們可能在有時候特別忙的時候,時間管理不好時,會放棄一部分諸如運動之類的,改計劃到明天,可能明天又有事,這樣明日復明日。

曾國藩那麼忙,仍“手不釋卷”,注重研究實際政治,雖然致力理學,但他並沒有被理學遮蔽全部視野。他考察研究範圍極廣,這是他與當時諸多理學之士的明顯不同之處。

1.鬱悶的“副部長”

曾國藩升官,不是想給自己謀多少好處。他是想給國家多做些實事。不想混日子。但是道光晚年的政治環境,讓他做不了什麼事。身居廟堂之高,其實只是廟堂之上一個沒用的小擺設。

2.得罪咸豐皇帝

道光三十年,咸豐皇帝對官場的批評,簡直和曾國藩的觀點“契若符節”,曾國藩頗有知音之感。他積累多年的政治見解,終於有可以發揮的空間了。曾國藩晝夜奮筆疾書,寫了一封《應詔陳言疏》。談到了他認爲最重要的問題:人才問題。曾國藩說,必須想辦法培養人才,直言批評皇帝。他上了一道驚世駭俗的《敬陳聖德三端預防流弊疏》,鋒芒直指咸豐皇帝的三個缺點。咸豐皇帝是一個自卑,又敏感的人。從此以後咸豐皇帝就不斷給曾國藩小鞋穿,一直不信任他。但他贏得了很高的政治聲望。湖南人士對曾國藩更加敬佩,曾國藩在湖南的知名度和威望一下子迅速提高,這對他後來組建湘軍,吸收人才有很大作用。

回家卻沒有路費

曾國藩得罪了皇帝和權要的同時,還得罪了普通同僚。因爲曾國藩風頭太盛,鋒芒太露,所以呢,很多人就看他的笑話了,但是他說,激動、憤怒、抨擊、更張,都是不成熟的表現,因此要成熟,要心胸開闊,要辯證地,全面地看問題,天塌大家死,我何必獨着急?

      曾國藩的理學體現在經濟生活上,不謀取任何經濟收入。所以造成他沒有回家的錢。曾國藩是一個非常有原則的人,這也是他之所以成功的原因,不隨波逐流,人云亦云,永遠以“聖人”的標準要求自己。

        人生漫漫,每個人都會遇到坎坷,我們都要在挫折中不斷地去反省,不斷地去瀝練,才能尋找正確的方向,從而成就完美的自己。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