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的官场楞头青

今天继续共读《曾国藩》第四章。

道光二十九年,曾国藩由“内阁学士兼任礼部右侍郎衔,从虚职变为实职,成了清朝开国以来湘乡县出的第一个实职升补礼部右侍郎。升官之后,曾国藩依旧保持自律。每天还是认真坚持写日记,不给自己找任何借口。我们可能在有时候特别忙的时候,时间管理不好时,会放弃一部分诸如运动之类的,改计划到明天,可能明天又有事,这样明日复明日。

曾国藩那么忙,仍“手不释卷”,注重研究实际政治,虽然致力理学,但他并没有被理学遮蔽全部视野。他考察研究范围极广,这是他与当时诸多理学之士的明显不同之处。

1.郁闷的“副部长”

曾国藩升官,不是想给自己谋多少好处。他是想给国家多做些实事。不想混日子。但是道光晚年的政治环境,让他做不了什么事。身居庙堂之高,其实只是庙堂之上一个没用的小摆设。

2.得罪咸丰皇帝

道光三十年,咸丰皇帝对官场的批评,简直和曾国藩的观点“契若符节”,曾国藩颇有知音之感。他积累多年的政治见解,终于有可以发挥的空间了。曾国藩昼夜奋笔疾书,写了一封《应诏陈言疏》。谈到了他认为最重要的问题:人才问题。曾国藩说,必须想办法培养人才,直言批评皇帝。他上了一道惊世骇俗的《敬陈圣德三端预防流弊疏》,锋芒直指咸丰皇帝的三个缺点。咸丰皇帝是一个自卑,又敏感的人。从此以后咸丰皇帝就不断给曾国藩小鞋穿,一直不信任他。但他赢得了很高的政治声望。湖南人士对曾国藩更加敬佩,曾国藩在湖南的知名度和威望一下子迅速提高,这对他后来组建湘军,吸收人才有很大作用。

回家却没有路费

曾国藩得罪了皇帝和权要的同时,还得罪了普通同僚。因为曾国藩风头太盛,锋芒太露,所以呢,很多人就看他的笑话了,但是他说,激动、愤怒、抨击、更张,都是不成熟的表现,因此要成熟,要心胸开阔,要辩证地,全面地看问题,天塌大家死,我何必独着急?

      曾国藩的理学体现在经济生活上,不谋取任何经济收入。所以造成他没有回家的钱。曾国藩是一个非常有原则的人,这也是他之所以成功的原因,不随波逐流,人云亦云,永远以“圣人”的标准要求自己。

        人生漫漫,每个人都会遇到坎坷,我们都要在挫折中不断地去反省,不断地去沥练,才能寻找正确的方向,从而成就完美的自己。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