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中四君子·梅花影裏送君行(2)

小朋友們好,今天我們繼續走近梅花,一起了解梅花,學習跟梅花相關的詩詞。古人最喜歡梅花,這麼說你是不是不太相信呢?彆着急,我可是有依據的,據說有人專門做了一個相關的調查,搜索了含有花名的詩句,發現含有“梅花”的詩句居然是最多的。所以啊,從數量上看,梅花是古詩詞中出現次數最多的花,在詩句中出現了這麼多次,就說明了它最受古人喜愛。

愛思考的小朋友也許會問,古人爲什麼會這麼喜歡梅花呢?在我們的眼裏,梅花好像並不是最美麗的花呀。其實,這就是我們上週講過的內容了,古人喜歡梅花是跟它的品格相關的,梅花不怕天寒地凍,傲然怒放,而且不張揚,只是靜靜地散發着一股清香。我們可以看出它的高雅與堅強,這就是梅花精神。所以人們並不是因爲梅花的外表而去喜歡它,而是很多人把梅花當作自己精神的象徵,激勵自己在困難面前保持着堅強高雅的氣節,而且梅花也是中華民族的精神象徵,它的精神鼓勵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不怕困難,勇於開拓。在梅花的身上,我們看到的不僅僅是梅花自身的精神,更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精神所在。恰恰是梅花這種堅貞不屈的精神,纔是古人一直喜愛的。

我們今天再來學習一首王冕寫的關於梅花的詩。王冕是元代的大畫家,他是一個深愛梅花的人,作爲畫家,他不僅喜歡畫梅花,還給自己的梅花圖題寫了詩呢,這首《墨梅》我們一起來讀一讀——

墨梅(元·王冕)

我家洗硯池頭樹,朵朵花開淡墨痕。 

不要人誇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

在王冕的筆下,梅花有什麼特點呢?題目是“墨梅”,墨梅就是用墨筆勾勒出來的梅花,是畫出來的梅花。

詩的前兩句“我家洗硯池頭樹,朵朵花開淡墨痕”,還有一種版本叫“吾家洗硯池邊樹,朵朵花開淡墨痕”,“吾家”也是“我家”的意思。不過在部編版四年級的語文課本上,選用的是“我家洗硯池頭樹”這個版本,所以我也就採用這個。

這句詩中的“洗硯池”,是來自一個典故,相傳在紹興會稽山下,有晉代大書法家王羲之的洗硯池,由於王羲之經常在池水裏洗毛筆和硯臺,把池水都染黑了,這就說明王羲之練字畫畫很勤奮,洗筆硯的次數很多很多。另外,因爲王羲之與王冕同姓,所以王冕便認爲王姓自是一家,王冕說他家有洗硯池,意思是說自己也像王羲之那樣勤奮。詩句中的“池頭” ,就是池邊上。下一句“朵朵花開淡墨痕”,“痕”就是“痕跡”,“淡墨痕”的意思是用墨跡畫成的,從這一句可以看出來,梅花不想用鮮豔的顏色去吸引別人。

這裏有個小小的知識點和小朋友說一下,詩句中用了“淡墨”一詞。在中國的水墨畫中,將墨色分爲四種,如,清墨、淡墨、濃墨和焦墨。王冕這裏畫梅花用的是“淡墨”,是說那朵朵盛開的梅花,是用淡淡的墨跡點化成的。小朋友們可以想一下這幅畫:畫中小池邊有棵梅樹,花朵盛開,朵朵梅花都是用淡淡的墨水點染而成的。

接着我們來看後面詩歌的兩句:“不要人誇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清氣,就是指梅花的清香之氣。乾坤,指的是天地間;滿乾坤:就是瀰漫在天地間。這兩句話是說梅花不需要別人去稱讚它的顏色,只願散發一股清香,讓這股清香留在天地之間。那麼《墨梅》整首詩的意思就是:我家洗硯池邊有一棵梅樹,朵朵開放的梅花都是用淡淡的墨汁點染而成。它不需要別人誇獎顏色多麼好看,只是要將清香之氣瀰漫在天地之間。

瞭解這首《墨梅》的意思,再回想一下我們上週學過的《梅花》,你會不會想,《梅花》是王安石的處境寫照,那這首墨梅是不是王冕本人的自我寫照呢?接下來我們就去一起來了解一下王冕的生平。

王冕小時候家裏很窮,所以他白天放牛,晚上才能到佛寺的長明燈下刻苦學習,終於學得是滿腹經綸,而且能詩善畫,多才多藝。王冕他雖然才華橫溢,但是呢,運氣不好,他好多次參加科舉考試,都沒有取得好的名次,其實在當時,王冕若是去討好那些達官貴人是可以做官的,可是他堅決不去,並且放棄了考取功名,就生活在浙江省的紹興。在會稽九里山有一梅花屋,王冕自號梅花屋主,在這裏,他靠賣畫買米來生活。所以你看,“不要人誇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這句詩,就不是簡單地在講梅花了,分明就是稱讚王冕自己不向權貴低頭,始終保持着高尚節操的品質。看來《墨梅》這首詩也是詩人王冕在藉着梅花描寫自己的處境,表達自己的志向呢。

說完了王冕筆下的梅花,瞭解了他們之間的故事,那你知道嗎?不光古人喜歡梅花,現代人也非常的喜歡哦,毛澤東主席就曾經寫過一首詠梅花的詞,叫《卜算子·詠梅》,我先來讀一讀,小朋友邊聽邊想,這首詞中寫的梅花跟王冕筆下的梅花有什麼相同之處呢——

《卜算子·詠梅》(毛澤東)

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 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 

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 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

我們已經不是第一次接觸詞這種文學樣式,比如我們背過蘇軾的《浣溪沙·端午》和辛棄疾的《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知道浣溪沙和西江月都是詞牌名,那麼卜算子也是一個常用的詞牌名,詠梅是詞的題目。一首詞,可以沒有題目,但是一定要有詞牌名,要記住哦!“卜算子”這個詞牌的內容是分爲上下兩段,一般我們稱上段爲上闕,或者上片,下一段成爲下闕或者下片,那麼這首《卜算子·詠梅》的上闕就是前四句: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 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 它的下闕就是後四句: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 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這是一些關於詞的小知識,低年級的小朋友可以瞭解一下,上了四年級的小朋友請一定要記住了,這是四年級必須要掌握的知識點了,而且這首詞也是部編版四年級下冊語文上的,我們就算提前背誦了。

現在一起看看《卜算子·詠梅》這首詞的意思——

風風雨雨把去春送走,滿天飛雪又把來春迎到,在那懸崖峭壁凍結了百丈冰柱的嚴寒下,仍然有梅的花枝綻放着俊俏、豔麗的梅花,傲迎風雪。

梅花雖然俏麗綻放,卻不同誰爭奇春日的光輝,只是把春的信息向大家預報。等到滿山遍野都開滿了色彩絢麗的鮮花,梅花在羣花叢中微笑。

聽完了這首詞和它的意思,你會發現這首詞中的梅花在冰天雪地裏綻放,是那麼堅強,保持着自己的品格。說到這兒,你是不是很想去了解一下這首詞誕生的背景呢?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

那是在新中國剛剛成立不久,當時的蘇聯想在軍事上控制我們的國家,我們當然不同意啦!遭到拒絕之後,便開始對我們使用了一系列的手段想爲難我們,比如,撤走在華的全部專家,撕毀幾百個協定和合同,停止供應重要設備。當時,以美國爲首的西方國家一直對華進行經濟封鎖與技術打壓。蘇聯的這種做法,實際上斷絕了中國從國外獲取先進技術裝備的正常渠道。更糟糕的是,我們的國家當時正遭受三年自然災害,正經歷着前所未有的嚴峻考驗,新中國處於極度危險的境地。

1961年12月,毛澤東在廣州,爲即將召開的中共中央擴大的工作會議做準備。他讀了陸游的《卜算子·詠梅》,感到文辭好,但意志消沉,於是他決定再續一首與陸游的詞風格不同的詠梅詞,目的主要是鼓勵大家不怕困難,敢於戰勝困難。所以這首詞和王安石、王冕筆下的梅花、墨梅一樣,寫的也不僅僅是梅花,而是當時的中國精神。所以從這首詞裏面你看出梅花消沉的情緒了嗎?沒有。那是經歷嚴寒之後笑對百花的梅花。中國人民就像梅花一樣,保持着樂觀的態度,去面對困難,最終戰勝了困難。一直到現在,我們中國人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百折不回的精神,帶領着我們的國家一步一步走向強盛。小朋友們,作爲一箇中國人,我們從小也要有梅花的精神,並且一直傳下去。

王安石、王冕喜歡用梅花來抒發心情,古代很多人都喜歡寫梅花,關於梅花的精彩詩句,多得簡直數不過來,因爲梅花不畏懼嚴寒,也不愛在春天和百花爭寵,它只是默默地給人們提前送來春的消息,所以梅花被人們稱爲百花之首。有一位詩人愛梅花愛到了癡迷的地步,他就是宋朝大詩人陸游。據統計呢,陸游的一生竟然寫了100多首讚美梅花的詩詞,其中最出名的一首叫《卜算子·詠梅》,這首詞有點傷感,就是我們剛纔說的,毛澤東主席借鑑的、反其意而用之的那首詞。我先來讀一遍,聽聽陸游是怎麼寫的——

《卜算子·詠梅》

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着風和雨。

無意苦爭春,一任羣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我們先來看看上闕的意思。第一句“驛外斷橋邊”,驛(yì)外:指荒僻、冷清之地。驛:驛站,供驛馬或官吏中途休息的專用建築。我們以前講過“驛”,是在學《贈范曄》這首詩的時候,大家應該還有印象。“斷橋”是殘破的橋。還有一種說法是,“斷”是個通假字,是通“漁籪”的“籪”,就是竹字頭下面加斷開的斷。籪橋就是古時候,人們爲了攔河捕魚蟹而設籪之處所建之橋。總之就是人少的地方。第二句“寂寞開無主”中的寂寞,意思是孤單冷清。無主:自生自滅,無人照管和玩賞。後面“已是黃昏獨自愁,更着風和雨”,這裏的“更”是又,再的意思。着(zhuó):是個通假字,同“著”,是遭受,承受的意思。更著:又遭到。上闕詞的意思是:寂寞無主的幽梅,在驛館外、斷橋邊開放。已是日落黃昏,她正獨自憂愁感傷,一陣陣悽風苦雨,又不停地敲打在她身上。

我們再來看這首詞的下闕,第一句“無意苦爭春”,無意:不想,沒有心思。意思是自己不想費盡心思去爭芳鬥豔。苦:盡力,竭力。爭春:與百花爭奇鬥豔。第二句“一任羣芳妒”,一任:全任,完全聽憑;“一”是全,完全,沒有例外。任:任憑。羣芳:羣花、百花。妒(dù):嫉妒。最後兩句“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零落:凋謝,隕落。碾(niǎn):軋爛,壓碎。作塵:化作灰土。香如故:香氣依舊存在。這下闕的意思是說:她完全不想佔領春芳,聽任百花羣豔心懷妒忌將她中傷。縱然她片片凋落在地,粉身碎骨碾作塵泥,清香卻永留世上。

這樣一個詞語一個詞語地解釋了一遍,小朋友你是不是理解這陸游這首詞的意思了呢?整首詞是說:驛站之外的斷橋邊,梅花孤單寂寞地綻開了花,無人過問。暮色降臨,梅花無依無靠,已經夠愁苦了,卻又遭到了風雨的摧殘。

梅花並不想費盡心思去爭豔鬥寵,對百花的妒忌與排斥毫不在乎。即使凋零了,被碾作泥土,又化作塵土了,梅花依然和往常一樣散發出縷縷清香。

這首詞可真美啊!不過卻充滿着傷感和憂愁,你們讀出來了嗎?梅花在冷冷清清的驛站外和斷橋邊獨自開放,這時候已經是黃昏了,梅花獨自憂愁善感,還有一陣陣悽風苦雨不停地敲打在它的身上。聽到這兒,你是不是覺得更愁了?梅花並不想和誰爭春,任由百花嫉妒它,中傷它,即使它粉身碎骨被碾做塵土,它清新的香氣仍然留在世間。最後啊,不僅僅是愁,還悲壯起來,都被碾做泥土了,還要倔強的散發香氣。你們看,陸游的這首詞,把梅花寫得真是忍辱負重、堅貞不屈啊,陸游自己的一生其實也很坎坷,他出生在北宋滅亡之際,國家飄搖動盪,外敵不斷入侵,等南宋建立起來後,他參加科舉考試,又受到大奸臣秦檜的一次次排擠和迫害,等他好不容易有機會報效國家,仍然面對着無盡的艱難困苦,在他內心深處,把自己比作了梅花,就算在多麼嚴寒的風雪中,仍然會不屈不撓綻放花朵,釋放香氣。

剛纔說了,我們的開國主席毛澤東對陸游的這首詞十分欣賞,不過我們也說過了,他是覺得詞是好詞,就是寫得太消沉了,太傷感了,梅花傲立在風雪中,明明是一位堅強的鬥士,怎麼顯得這麼悲悲慼慼呢?毛澤東決定給《卜算子·詠梅》填一首不一樣的詞,就是我們剛纔講的“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那首詞。小朋友聽出兩首《卜算子·詠梅》的不同了吧?陸游的詞大概是說,我真的很慘,但是我即使再慘,我也不會屈服的;毛主席的詠梅卻好像說,你們都是紙老虎,我纔不怕你們呢?我照樣要開得漂亮,照樣要在花叢中笑。這些不同,你是不是感受到了呢?

今天就先學到這裏,請大家把這兩首詞儘量一起都背會,因爲都寫得太美太好了。如果你實在背不出全部,那麼先把毛澤東的《卜算子·詠梅》背會,因爲這是小學要求掌握的,加油,小朋友們!

本子主題:花中四君子·梅花影裏送君行(2)

11/22日打卡(①②任選一首背會,③瞭解,有餘力者可全部背會)

①墨梅(元·王冕)

我家洗硯池頭樹,朵朵花開淡墨痕。 

不要人誇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

②《卜算子·詠梅》(毛澤東)

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 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 

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 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

③《卜算子·詠梅》(宋·陸游)

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着風和雨。

無意苦爭春,一任羣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