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裏去尋找真正的動力

馬斯洛認爲,人的需要由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歸屬與愛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實現的需要五個等級構成。

這就是馬斯洛需求理論,喜歡心理學一般都聽說過。

我覺得比較基本的現在驅使人行動的動力是恐懼。

恐懼深深植入我們的天生本能中,讓我們藉此逃避失去、痛苦和死亡。

我們不是活在被評價的幻覺中,是活在自己對自己的認識裏。

什麼在驅動着我們前進?

如果說只有恐懼和慾望,那其實就是說,胡蘿蔔和大棒政策,對任何人都是有效合理的。

但是如果這兩樣失去了效果呢?

抑鬱症就是生活中支撐和推動人前進的力量喪失了。

有人說:

“人只有在強大的動力驅使下,才能真正站起來改變自己。這個強大的動力可能是更好的戀人,更好的工作,更好的生活。但是很多人即使改變了現狀,跳出了舊有的循環,又會跌入新的循環中,等新鮮感過去,他們還是會遇到各種熟悉的問題。命運之所以很難改變,是因爲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行爲模式,它無法被意識控制,而是潛移默化的影響着每一個人。這種力量非常可怕,很少人能靠自己的力量去突破。”

大多數努力都是受恐懼與慾望驅使的,但這些恐懼與慾望又都總是階段性的。

因此暫時地成功之後,是什麼驅使你形成自己的精神?

漫威與DC的粉絲比起來,死忠粉的深刻度,我覺得DC更勝一籌。

尤其是黑暗系列的英雄居多,很更深入人心。

比如最近很火的joker,蝙蝠俠裏的小丑,他的口頭是why so serious

我在回味那些好看的電影人物,以及記住的歷史人物,他們做的事情比一般人強太多了。

最大的原因在哪裏呢,最大的驅動力是什麼?

我覺得不是我們一般理解的恐懼,愛,偉大。

巴金說:不要把我當作什麼傑出人物,我只是一個普通人。我寫作不內是我有才華,而是我容有感情,對我的祖國和同胞有無限的愛,我用作品表達我的這種感情。我今年87歲,今天回顧過去,說不上失敗,也談不到成功,我只是老老實實、平平凡凡地走過了...

接受自己的平凡,接受自己的現狀,接受“平庸”,接受自己的與衆不同,有點像“跟自己和解”,重新認識自己,成爲的不是別人眼中的那個“我”,而是我自己認爲的“我”。

在所有世俗的力量不能起到作用的時候,創造一個“動力”,當自己不能,不願,不想,不甘心被身邊環境通化掉,接受自己,決心去重新塑造自己的時候,就是內心最強大的力量誕生的時候。

有時候,甚至一直像一個“異類”一樣去奮鬥,這纔是真的勇士,是主宰自己命運的做法。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