聰明的人,做事都留有餘地!


人情留一線,日後好想見!

我們生活在這個紛繁複雜的世界,總是免不了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同時也會遇見不同的人事。在經歷不斷的失敗和挫折後,於是我們慢慢的明白,做什麼事得了需要留有餘地,這也是在給自己留一份後路!

古話說:“路經窄處,留一步與人行;滋味濃處,減三分讓人嘗。”

我們做人做事,免不了跟人有些紛擾和爭執。學會給人留餘地,行不至絕處、言不至極端,這是做人的修養,也是處世的智慧。

人生在世,由於各人的人生經歷和所處的地位不同,對於同一事物的見解就難免有別。往往會有不同的分歧,因此,辦事留有餘地,是給自己一個可以在危難時及時抽身的通道,是給自己一個可以在失敗後重新來過的機會。

古人云:“處事須留餘地,責善切戒盡言。”

意思是說,爲人處世,應當給自己和他人留有一些迴旋的餘地,切不可把事做盡,把話說絕。

真正聰明的人,說話做事都懂得留有餘地。

說有一個佛門弟子,做事非常的認真,日夜參禪,可就是收效甚微。一天,他去請教師傅,師傅聽後,給他一個葫蘆、一把鹽,說:“你把葫蘆裝滿水,再把鹽放進去,讓它很快的融化。”弟子立即照辦。可過了一會兒,他又來找師傅,說:“師傅,水太滿了,搖不動啊。想用筷子進去攪,可葫蘆口又太小了,進不去。所以,這鹽都沉到下面去了,化不了啊!”

師傅聽後笑着說:“呵呵,那不好辦嘛,你先把葫蘆裏的水倒掉一些,然後再用力搖一搖,看看如何?”徒弟又立即按照師傅說的去做了。呵呵,果然見效,甚至可以說是立竿見影,葫蘆裏的鹽很快就融化了,清水變鹹水了。這一下,徒弟終於悟出了其中的“真諦”。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爲人做事,認真是重要的,也是必須的;但僅有認真是不夠的,留有一定的“餘地”也是必不可少的。因爲在我們的生活中,我們所面臨的人和事,往往是紛繁複雜的,千變萬化的,需要我們給人和事留有足夠的餘地!

商業巨頭李嘉誠曾給兒子李澤楷忠告:“做事要留有餘地,不把事情做絕,有錢大家賺,利益大家分享,這樣纔有人願意合作。假如拿10%的股份是公正的,拿11%也可以,但是如果只拿9%的股份,就會財源滾滾!

正是因爲這句信條,李嘉誠的商業帝國越來越大,也讓他成爲了一個商業巨亨!

《菜根譚》有這樣一句話:待人留有餘,不盡之恩禮,則可以維繫無厭之人心;御事留有餘,不盡之才智,則可以提防不測之事變!

意思是說,對待別人留有一定的餘地,不能把恩禮一下子都給對方,這樣可以維繫慾望無限的人心;做事情也要保留一定的才能與智慧,這樣可以防備意料之外的事情發生。

有位英國雕塑家,作品屢獲大獎。一次記者採訪他,請教雕塑的祕訣。雕塑家說:“所謂祕訣,只有兩點:第一是要把鼻子雕大一點,第二是要把眼睛雕小一點。”

記者不解地問:“鼻子大眼睛小,那雕出的人像不是太難看了嗎?”

雕塑家解釋道:“鼻子大眼睛小,就有修改的餘地。你想,如果鼻子大了,還可以往小裏修改;眼睛小了,還可以向外擴大。反之,如果一開始鼻子雕小了,就再也無法加大了;眼睛雕大了,也沒辦法改小了。”

記者茅塞頓開。這位雕塑家的智慧,對做人也是一種啓示:爲人處世,要爲自己和他人留一些餘地,話不可說滿,事不可做絕。只有這樣,你才能行動自如,別人也會更加自在。

縱橫家鬼谷子說,環轉因化,莫知所爲,退爲大儀。意思是說無論什麼事都不要做絕,不要透支,凡事要懂得給自己留有餘地,留有退路。看問題也不能重一時之利,不可以一葉障目不見森林,只有全面把握了時局,全面權衡了利弊,才能夠做出正確的判斷,做到有備無患。

這個世界上,沒有人是孤立存在的。一個人再強大,能力和運氣終究是有限的。給別人留餘地,其實也是給自己留有空間,懂得先利他,自己的路也纔會越走越寬。

每到秋季採摘時,果農總要在樹上留一些熟透的柿子,作爲喜鵲過冬的食物。秋去冬來,喜鵲們都在樹上築巢過冬,春天來了也不急於飛走,把柿子樹上的害蟲捕捉得乾乾淨淨,從而保證了柿子的豐收。

果農每年收穫完柿子,都會故意留一些放在樹枝上,他們不會全部摘完!留下的這些柿子就是給喜鵲過冬。

也許外人看來,這果農是不是傻,其實不傻,因爲他們知道給別人留有餘地,往往就是給自己留下了生機與希望。喜鵲活了,害蟲就少了,收穫自然也就好了。

給別人留有餘地,往往就是給自己留下了生機與希望。

一旦我們不給他人退路,其實也就是在給自己斷路。因爲總有一天,你可能需要別人的幫忙。因此,當我們遇事待人時,一定記得給別人留點餘地。

對他人寬容一點,可以減少對別人的傷害,保全別人的面子,給他留點餘地,也就是在給自己創造無限可能。

真正聰明的人,做任何事都會給別人留迴旋的空間。這是人生智慧,更是處世哲學,願你我都可以懂得,並且做到最好!

留有餘地,就是對自己最大的負責!也是對於這個世界最好的饋贈!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