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而复失的湖北巡抚

今天继续共读《曾国藩》的第七章。

1、把保卫长官当作一项制度。

曾国藩做事的特点一直是功虽大而不喜,过虽小而必究。在曾国藩看来,“失败”是一个人一生的宝贵财富,每一次失败都要吃透,才能不白白付出这个代价。

我们在工作中也要经常总结经验教训,这样才不会在同一个问题上跌倒两次。

从靖巷小挫,湘潭大胜,长沙解围,湖南全省解严之后,曾国藩为湘军立下这样一条规矩:一旦某军统帅战死,除非本部有受拥戴的继任将领,否则必全军遣散回乡,另行招募成军。这样一来,部下打仗的时候都会全力保护自己的长官。因为只有保住长官,你才有个人发展的机会。曾国藩高明之处就在于他用制度解决了别人用道德去解决的问题。保卫长官本来是一种道德要求,但曾国藩通过制度使它变成了符合下属自身利益的一种行为。把道德要求和自身利益通过制度体系来达成统一,体现了他的大格局。

我现在的公司,经常会听到同事们背后议论老板,并不是维护老板,所以女同事多的地方还是少呆。

2、一句话改变了曾国藩命运。

湖南首胜,湘军士气大振。经过一番修整,修好战争中受损的战船,咸丰四年六月,曾国藩率水陆大军从长沙再次出发,攻向湖北,经过决战收复了武汉。咸丰皇帝高兴至极,批奏则并立即按惯例,任命收复湖北的曾国藩为署理湖北巡抚。就在这时,一位汉族军机大臣,趋前一步,低低地和咸丰皇帝说:曾国藩本不过是以侍郎衔在家守孝的退休官员,如同一介平民。一介平民在老家一声呼唤,就能聚集起这么多人跟他们打仗卖命,并且所向无敌,这恐怕非国家之福吧?这句话改变了曾国藩的命运。有时候你浴血奋战胜利后得到的不一定是荣誉和掌声,可能一句小人之话就能轻而易举推翻你的所有功劳。

3、曾国藩的敌人。

大清的根本政治原则两条:一条是“满汉之分”,另一条是“强干弱枝”。意为加强主干,削弱枝叶。比喻削减地方势力,加强中央权利。祁、彭二人的主张放在承平年代未必有错,只是他们分不清轻重缓急,在天下将亡之际,重用汉臣、放权督抚蒋帅是挽救大清命运的唯一途径。而不是排挤曾国藩。

4、湘军的整体计划为何被打乱?

曾国藩在军事上的最大最大长处在于他有出色的战略头脑,善于对战略环境做系统、全面的分析,从大处落墨,进行整体的战略谋划。曾国藩的考虑都是有远见的,但咸丰皇帝拒绝接受曾国藩的意见,强硬的命令他,这下就打乱了曾国藩的计划,也导致他陷入困境。可见遇上一个明君或上司能让你少失败、少走弯路,多一份成功的希望。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