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娃寫作業,我們彼此很受傷

對於孩子寫作業這個問題,我也不能免俗,和孩子進行拉鋸戰。我意識到自己和孩子溝通方面依然存在問題。

我希望幫助孩子養成放學回家就第一時間完成作業的習慣,這是我想達成的目標,所以總是一進家門就催促她儘快完成作業。

孩子總是像一隻飢餓的老鼠,一進家門就到處翻找食物,肚子若不能暫時填飽,她肯定不會停止翻騰。這一翻騰,就忘記了自己還有作業這回事。找到食物就開喫,喫飽喝足就開玩,作業都是天上神仙做的事,這人間的小屁孩哪裏記得還有寫作業這回事。

這麼長時間的觀察,我發現我的孩子無法做到一進家門就把屁股固定在書桌前寫作業。看到她開心地玩耍不急着寫作業,我就着急地催促,想法設法讓她按照自己設定的時間計劃進行。孩子對於這種命令、控制會很抗拒,便以拖沓來對抗我的催促。

拉鋸戰終於在這幾天進入僵持階段,越是催促,孩子越是不行動。我終於閉緊嘴巴,一股火氣窩在了心口。我們都很生氣,相互冷戰。孩子生氣會做出各種反常行爲,故意惹怒你,我越生氣,孩子越叛逆。

我們必須面對面溝通了。我坐在她面前,拉着她的小手,告訴她我真實的感受:“我很擔心你完不成作業會受到老師的懲罰,所以總是焦急地催促你。你有時候做出很不禮貌的行爲令我很傷心。我想媽媽這樣催促你寫作業是不對的,寫作業是你自己的事情,何況你現在長大了,可以自己主動安排自己的作業時間了,媽媽不停地催促你,一定讓你很反感,很抗拒。對不起,媽媽一定改正這個壞習慣,不再嘮叨催促。”

孩子也向我表達了歉意,跟我說:“其實我也很愛媽媽,再也不對媽媽說令人傷心的話,你也別再逼我寫作業了。”

我的心裏一驚,孩子用了一個“逼”字,我的行爲給她造成多大的壓力啊。

雖然理論上知道不能威脅孩子,可是無法做到。當自己的話得不到孩子的反饋時,就開始威脅她:“你再不開始寫作業,就不給你買零食啦!”“你再不寫作業,晚上八點以後就不能再寫了。”這些話給了孩子很大的心理壓力,我自己卻一直沒有意識到。

我們互相敞開心扉,表達真實的感受,彼此道歉,流了淚排泄了體內的委屈和壓力。很快,我們就開心地相互擁抱,表達愛、理解、信任。孩子說:“媽媽,我感覺好輕鬆啊!”我的心口也不擁堵了。

孩子自己主動坐在書桌前,自己獨立完成作業,專注力也很棒,一氣呵成。總共用了不到30分鐘,睡前還在被窩裏背誦數學口頭作業。

反思自己的行爲,爲什麼總是控制不住地去催促孩子寫作業。童年的自己也是被媽媽這樣催促的,我母親的焦慮情緒現在正由我來傳遞給我的孩子。我的身體潛藏着各種被壓抑的情感如今找到了一個出口,迸射出來傷害着自己的孩子。

想到這裏,驚出一身冷汗。如果我不能從自身做起,停止焦慮,那麼這種焦慮就會一代又一代地無限遺傳。

我的焦慮和急躁強壓到孩子身上,她一定很傷心、委屈、害怕、焦慮、恐懼、憤怒,她的感受是多種負面情緒的糅合,而表現出來的只有憤怒。正是這憤怒再一次激惹了父母的憤怒,彼此形成一個憤怒的惡性循環,或者孩子的怒火被強壓進心裏。潛藏在裏面的其它情感被淹沒在怒火中不曾被看見。

心理學家提醒我們,憤怒往往是一種替代情緒,憤怒之下可能還有其他的情緒。當孩子發脾氣的時候,父母要學會引導孩子去思考憤怒真實的意義,而不是禁止他們表達憤怒。

很慶幸,我通過《非暴力溝通》的學習,學會了如何表達自己的感受,也能夠幫助孩子表達她的感受。但是關鍵的關鍵在於修行自我。加油。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