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中國臺灣第一書法家,與魯迅關係匪淺,啓功評價極高

關注燕京書畫院,精彩內容明天繼續!

如今,聽過臺靜農這個名字的人可能並不多,如果你恰巧聽過,相信你不是書法或者文學的忠實愛好者,就是對諾貝爾文學獎和中國文學的故事有所研究。當年瑞典探測學家斯文海想要提名魯迅參選諾貝爾文學獎,便是託人找與魯迅私交甚好的臺靜農寫信告知。而後魯迅寫了一封長信回覆:“九月十七日來信收到了。請你轉致半農先生,我感謝他的好意,爲我,爲中國。但我很抱歉,我不願如此。諾貝爾賞金,梁啓超自然不配,我也不配,要拿這錢,還欠努力……倘因爲黃色臉皮人,格外優待從寬,反足以長中國人的虛榮心,以爲真可與別國大作家比肩了,結果將很壞。”謝絕了這次提名,也流傳下一段佳話。

說回臺靜農,臺靜農受家學影響,自幼便熱愛書法藝術,積極練習書法,直到到北京求學,受到青年運動思想感召的臺靜農暫時放下了書法,加入魯迅創辦的未名社開始了文學創作,先後寫成了《地之子》《建塔者》等作品,一時間家喻戶曉。

一直到1946年,臺靜農帶着一家老小乘船前往臺北,被聘任爲臺灣大學中文系教授,他才重新開始了書法藝術的研究,由一位文學評論家、作家,轉型爲學者、書法家,正式開啓了人生的下半段。本就有着深厚書法基礎的他,經過半生努力,專心教育和書法藝術,終成大家,被譽爲“中國臺灣第一書法家”。

啓功先生和張大千先生也對臺靜農的書法有很高的評價,啓功評價他的書法“錯節盤根,玉質金相”,張大千更是將他稱爲學得倪元璐書法精髓的第一人。也因此,想要得到臺靜農墨寶的人數不勝數,排成了長龍,被逼無奈的臺靜農不得已,只能專門在《聯合報》上發表了名爲《我與書藝》的公告,表明自己年老力衰,謝絕求字。

臺靜農的學書生涯博採衆長。他的隸書和楷書由鄧石如和顏真卿入門,也曾學習過王鐸,後跟隨沈尹默學習,並且與另一位晚明名家倪元璐惺惺相惜,從此“一如倪門深似海”,不斷鑽研,做到了形神兼備,也因此被張大千稱爲得到倪元璐書法精髓的第一人。

欣賞臺靜農的書法,能感到他筆法如同逆水行舟,像一葉扁舟在竄急的水流中艱難向上,有一種的是帶點苦澀而又耐人尋味的特殊美感。正如啓功先生所說,臺靜農的字如同飽嘗風霜的盤根老樹,體現出一股克服困難後的強韌之感。

蔣勳先生認爲臺靜農的書法風格和當時特殊的時代風氣息息相關,他對臺靜農書法中體現的強韌生命力感到震撼,也因此感慨,中國書法已經不再是如同空中樓閣的虛幻藝術,而慢慢成爲了中國文人意志與生命哲學的體現。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