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閱讀術》之跳讀——“讓書籍內容從心中流過,只要流過便有意義”


“讓書籍內容從心中“流過”,只要“流過”便有意義。”這是印南敦史《快速閱讀術》中一句非常有溫度的話,它如同清晨的溫開水一般,撫慰着我的心靈。

這就是作者在書中着重介紹的“流水式閱讀法”的理念,這種閱讀方法可以讓我們從存儲式閱讀方法中跳出來,不必跟着作者的思路亦步亦趨,而是以自己的需求爲出發點,選擇性地跳讀。

有人會疑惑:書不是用來讀的嗎,爲什麼要跳讀呀?

如果讀書就是一定要一個字一個字地看,那一本書什麼時候纔看得完?就算看完了,你又能記住多少?

有人又會說,讀得快就能記得住嗎?

如果花六小時讀一本書,不如花六小時把一本書讀六遍,誰的效率更高,不言而喻。學習本來就是一個不斷覆盤的過程。

作爲一本書的作者,理所當然會認爲書中的所有內容都是自己的心血,都值得一看,但是在這個信息高度發達的時代,最不缺的就是信息,而且信息的重複性非常的高,而人們缺的是時間和耐心,所以跳讀就非常有必要了。

該怎麼篩選跳度的內容呢?作者建議從三個方面着手:

1.自序中冗長的自我描述

當然不是所有自序都可以跳讀,自序中常常概括了文章的重點內容,我們從中可以發現,哪些是可以跳讀的,哪些是可以快速閱讀的,哪些是需要深度閱讀的的。

作者所指的是,自序中那些冗長的自我描述,還有的“他”序,對作者無止境的吹捧和誇讚,有的自序長達十頁,給人感覺就像竹筒倒豆子一樣,全都一股腦地蹦了出來,也不管你需不需要,全都塞給你。

2.印證理論或主張的事例、故事和經歷

大多數事例和故事都是平平無奇的,作者只是爲了論證自己的觀點而寫的,除非特別精彩、讓人眼前一亮的鮮活事例,可以引用在筆記、書評或者作爲談資的內容。

3.誇張的表達

指的是過分的渲染情緒的一些表達。

以上三點可以幫助我們鑑定跳讀內容,接下來介紹的是可以提高閱讀效率的四個步驟:

步驟一:仔細閱讀序言和目錄

通常序言和目錄代表着一本書的全貌,我們到了一個景點,會有一個景點的分佈圖,我們可以通過提示找到我們最想去的地方。

我們可以通過序言和目錄來判斷一本書值不值得買?哪些部分是自己需要的?書中哪些需要快速閱讀?哪些需要深度閱讀?哪些需要跳讀?

步驟二:僅讀開頭或者結尾的5行

正文部分一般都是對觀點的闡述、分析、解釋,結構如下:

①開局——提出主題或觀點

②中局——舉例展開說明主題,用論據論證觀點。

③結局——基於事例及論據,再次確認主題或觀點

正文中最重要的部分就是開頭和結尾的5行。

一般開頭和結尾的5行是概括性的內容,中間部分則可以根據情況進行跳讀。

這就好比一隻長頸鹿,它的中間部分被遮住了,我們只需要看到它的頭和腳就能判定它是一隻長頸鹿。


步驟三:確定關鍵詞再讀

關鍵詞怎麼找?

一本書的結構通常是以章、節、段來進行劃分,在這些部分基本都會有加粗、加黑的字,那就是關鍵詞,代表着作者的主要觀點。

這些關鍵詞就是文中提到的“一行採集”法的素材來源。

步驟四:隨時換擋,把握節奏

就好比我們在開車的時候,如果總是勻速前進,很容易感到疲勞和單調,在上坡的時候,我們要發動馬力,下坡的時候控制速度,寬闊的路上加速行駛……

突然發現,高速公路爲什麼並不是一條直線的祕訣之一了。

當然,學會了鑑定跳讀的內容後,我們就可以自如地控制自己的閱讀速度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