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當如流水,流過便有意義

《快速閱讀術》這本書中說:“讀書的真正意義並不在於複製100%的原文,而在於邂逅那1%的收穫。”

作者印南敦史不愧是著名的書評人,他之所以一年能輕鬆地寫出700篇書評,跟他的讀書理念息息相關,他認爲讀書應該聽像音樂一樣,輕鬆愉悅;像流水一樣,只要流過便有意義。

然而在大多數人眼裏,讀書是一件苦差事,我國古代就有“頭懸樑、錐刺股”的故事,原本一句激勵的話,但估計可能更多的人被嚇到了,潛意識裏認爲讀書是一件苦差事。

我也曾在一些懵懂的學生嘴裏,聽過一個順口溜:讀書苦、讀書累,不如參加XX會……

不知道這種順口溜是誰編的,但可以肯定的是,一個以讀書爲樂的人是編不出這種順口溜的。

比如印南敦史,他的觀點截然相反,他倡導的是一種比較輕鬆的讀書法——流水式閱讀法,這個方法能夠解決讀書速度慢的問題。

“流水式”源於英語單詞flow,意思是流動,流水式閱讀,也就是說讓書籍內容從心中流過,流過便有意義。

流水式閱讀法就是讀書以自我爲中心,去讀對自己有用的部分,也就是跳讀不重要的內容。

對於一本書,我們可以採用不同的速度去閱讀,做到張弛有度。

具體怎麼做呢?

步驟一、仔細閱讀序言和目錄

作者會在序言裏簡單介紹這本書的概況。在目錄中,很容易分辨出哪些是對自己有用的內容,它就像一個景點地圖,將一本書的骨架和脈絡展現在我們面前。

所以,我們通過目錄能快速找到對自己有價值的部分。

步驟二:僅讀前後五行就能大致瞭解內容

一本書的正文部分都是由章、節和段組成。對於商務類和暢銷書,或者解釋說明性的內容,一般都採取下面這個結構:

開局—中局—結局

在開局部分,每個話題的開頭,作者會先提出觀點或主題,接下來闡述他要表達什麼,觀點一般在前5行呈現。中局部分作者會用具體事例來論證觀點,結局部分作者會再次確認觀點,並總結觀點,一般也在5行左右。

所以,我們可以通過開頭和結尾的五行對中局部部分有所瞭解。這樣就能大大地節省我們的閱讀時間了。

步驟三:搜索關鍵詞

比如這本《快速閱讀術》,關鍵詞有“呼吸式閱讀法”、“流水式閱讀法”、“一行採集”、“一行精華”、“一行評論”等等,我們看到這些關鍵詞後,誰重要誰不重要就一目瞭然了。

包含關鍵詞的部分,我們要詳細閱讀,並將這部分內容作爲“一行採集”的摘錄內容,並且仔細體會。

步驟四:隨時換擋,緩急有度。

讀書時,要找到自己最舒服的閱讀節奏。在閱讀同一本書時,可以採用不同的閱讀速度,有些章節適合快速閱讀,而有些章節如果理解有難度,就可以放慢速度進行閱讀。如果始終保持一個節奏的話,人就會很疲憊,這也是爲什麼我們閱讀速度緩慢的原因。

以前我讀書,喜歡逐字逐句地讀,擔心錯過精彩的內容,讀了《快速閱讀術》後,我的讀書速度是一天天上漲,今天上午又將整本書翻了一遍,並且做了筆記,總體來說,閱讀效率上升了好幾倍。

果然,流過便有意義。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