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离不弃,反向穿越,独享徽杭古道---江南游走之六十七

一个行了万里路的邮差,依然还是邮差。一个只知道干活的打工人,其实是个机器。

机器也有需要保养的时候,何况还是人。身体的倦累,可以通过睡眠得以恢复,可是,精神上的疲劳,只能依靠来自外界的抚慰,方可得到改善。昨天傍晚下班后,径直背上揹包,奔向诗和远方的田野。

从小镇坐车到达县城,天完全黑了。打车到高铁站,乘坐最末一班开往杭州的火车。在杭州东站下车后,几经地铁和公交车的颠簸,到达预定的酒店时,已经临近晚上九点了。

一年多了,在我的心愿清单上,徒步徽杭古道,一直都排在前面。去年的这个时候,已经做好行程安排了,却被不期而遇的衢州马拉松比赛取而代之了。前几天重拾旧梦的时候,才发现,去年的攻略,已经用不上了。

原本可以直达的绿皮火车取消了,而高铁的班次却没有取代。考虑到自己的返程状况,反向穿越徽杭古道,是最实际的选择。

徽杭古道 ,起于安徽省绩溪县伏岭镇,止于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清凉峰镇浙基田村,全长20余千米,在杭徽公路通车前,是徽州人尤其是绩溪人通往沪、杭的捷径,比绕道昱岭关近50余千米。徽杭古道始建于唐,是中国继“丝绸之路”“茶马古道”之后的第三条著名古道,是古时徽商和浙商互通贸易的重要通道,在历史上曾经产生过巨大的政治、经济、文化作用,同时,也是一条集自然风光及神秘文化的走廊。

以上文字来自于度娘百科。徽杭古道是徽州绩溪人,去往杭州经商,最为便捷的一条通道。其实,徽杭古道,也就是一条二十多公里长的山路,最窄处,仅能供一人通过。大部分徒步者,都会选择正向穿越,这样的行进方式,也比较符合千百年来,在这条路上走过的人,为理想而打拼的传统心境。正向的难度更大,爬升更高,而反向穿越的难度,相对来说,要少一些。

我已经不需要为证明什么,而孜孜以求装逼的阶段了。徒步徽杭古道,我只是经过,只是感受,只是看风景,而不是挑战难度的。真要挑战,学学当年的徽州人吧,肩挑两三百斤的山货,翻山越岭,通过徽杭古道,那才是真正的牛,远牛于最艰难的百公里越野比赛。

早上七点,在杭州西站,坐上了开往临安区昌化镇的大巴车。八点半到达昌化汽车站后,一打听站内工作人员,顿时傻眼了。通往徽杭古道浙基田村公交车,因为修路,只能到达颊口汽车站。还有二十多公里的路程,除了步行和包车,别无他法。

上午九点,从昌化乘坐农乡的公交车,一个多小时后,到达颊口车站。车站门口就有包车司机,二十公里多一点的路程,一张口,130元,没有一丝一毫还价的余地。

尝试了各种包车方式后,别无选择,我只能接受他。因为,除了他,我也找不到第二辆车了。

出发不久,就进入了修路的工地路段。开开停停,二十多公里,一个多小时后,车停下来了。司机告诉我,前面的路堵死了,还有一公里半的路程,需要我步行过去。


小心翼翼地从公路施工的工地上经过,其间,在浙川村,又数次遭受狗的袭扰。步行来到永来村的售票点,买好了门票,已经是中午11点半了。



一个人徒步,在没有向导带领的时候,最糟糕的,莫过于一而再,再而三地走错路了。进入景区后,沿着公路直行,径直进入了大坦村。还没等我打听路,一位老大姐,从家里走出来,远远的就朝我大喊,走错了走错了。

感谢这位热心的老大姐,如果可以用钱来表达的话,我真的愿意付费给她。按照大姐的指点,我返回来路,在水泥路旁,我看到了那个不起眼的指路路牌。这时候,才恍然懂了,我是要走徽杭古道,既然是古道,理所当然的,应该是山路。

这还不是我第一次走错路。第二次,是过了蓝天凹,大约一两百米的地方,又出现了一个三岔路口,一左一右,左边走一会,感觉不对,右边有一会,感觉还不对。万幸的是,蓝天凹下,有一位正在干农活的老大姐。虽然语言交流有点困难,不过,通过手势辅助,我还是搞清楚了,我右手边的这条路,才是古道的路线。

第三次走错路最悲催,也最耽误时间。过了下雪堂不远,再次出现了岔路。左手边,是向下行进的土路台阶。右手直行边,是可以通行机动车的水泥路。我几乎没有犹豫,选择了左手边,向下行进的路线。走了几百米后,感觉有点不对劲。和导航指示的线路,偏差越来越大。掉回头,又回到水泥路上。走了几百米后,导航又提示,行进方向不对。

就在这个岔路上,我走过来,走过去,而导航提示的是,无论我如何走,都是错误的。反反复复,不知所措了。

自打我从永来村买票,踏上古道开始,一直到过了施茶亭,这二十多公里的古道上,除了卖山货和饮料的乡民,还有三两个在路边建筑施工的人,我没有看到任何一个游客,一个都没有看到。也就是说,我连一个问路的人,都找不到。

坦率地说,那时候,一度有点崩溃了。很偶然,在路边看到了一张客栈的广告牌,上面有一个电话号码。当做救命稻草一样,拨通了这个电话,

广告牌上,电话号码的联系人叫方嫂。感谢方嫂,她的指点才是最靠谱的,比所有的导航都靠谱。正是有赖于方嫂的电话指点,我才顺利地离开了这个岔口。其实,我最开始凭借直觉选择的那条路线,是正确的。左手边向下的山路,才是徽杭古道的路线,而宽阔水泥路,是后修的。




过了施茶亭后,距离徽杭古道的入口,也就是我的出口,最多也就一公里左右,我才遇到了迎面而来的第一个游客,然后是第二个,第三个,紧接着,应该是一个十几个人的团队。他们应该是要夜宿山上的。这一路,在不需要的情况下,我帮助两位卖山货和饮料的山民,开张了。因为,我也想找到一个可以说话的人。




徽杭古道的风景和路况,网上都有,远要比我的诉说精彩,我也就无需絮叨了。我最为自豪的是,今天,几乎整条徽杭古道,都是我一个人的,都是我自己的,都是我的。





不到四个半小时的时间,反向穿越徽杭古道,我完成了。还未来得及感慨一下,景区的工作人员告诉我,开往绩溪的公交车,不多了。

几乎是用跑越野赛的速度,赶到了公路边。打听了好几个人,都告诉我,末班车,早在三点半的时候就已经发车了。二十多公里的路程,是包车?还是住下来?


我做了第三个选择。向绩溪的方向步行,在路上拦顺风车。运气不错,第二次招手拦车的时候,一辆很高档的越野车就停下来了。司机根本没搭理我愿意付费的请求,直接就招呼我上车了。

闲聊了一会,得知我想要去龙川,司机告诉我,龙川就在去绩溪县城的路边。果断决定,在龙川村下了车,夜宿在龙川。感谢这位免费载送我司机老板,我能做的就是,以后会和你一样,开车的时候,回报路上的陌生人。

在龙川村下车后,很快就找到了心仪的酒店,住下了。趁夜幕来临之前,在绩溪龙川,胡总书记的老家,稍稍转一转。待明日,游走龙川景区,胡氏宗祠,才是我多年的梦想。


到了绩溪,岂有不吃毛豆腐之理?感谢老板娘,把热乎乎的毛豆腐,送到我的房间。于是,一边喝酒,一边品尝着徽州毛豆腐,一边在手机上码下了这些文字。酒喝完了,毛豆腐也吃光了,文字也该收尾了吧。



谢谢我自己,谢谢我执着的不离不弃。从此后,徽杭古道,是我的经过。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