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木星與土星的探討

今晨,小傢伙睜開眼又開始了他自己的例行讀書時間。

他顫顫悠悠的搬過來那本厚重的兒童百科全書,開始了星系知識的探討。

他指着土星與木星的知識框,讓我讀給他聽。

“媽媽,這個書上說,木星的衛星比其他所有行星的衛星都要多,爲什麼爸爸告訴我,土星是最多的呢"?

望着他疑惑的小眼神,我也很詫異,我呼叫爸爸來解釋這個問題。

爸爸拿着他慣有的工具手機查了起來,一想起他每次敷衍我的問題,跑到百度上隨便一找,我便感受到一股憤怒。

“我跟你說,你從哪裏獲得的知識那麼不嚴謹的告訴孩子,這百科全書可不是蓋的,要經過多重審合的。”我假裝淡定的說着。

“哪裏哪裏呀?我忘了以前在哪裏看到的,就是現在土星多啦!”他真的淡定在做解釋。

不一會兒,他還真的拿出有理有據的事實根據,甚至還找出公務員考試的標準答案。

那一刻,我下意識的看看這個書的版本,我才發現是10年的,我又問了問爸爸,那個答案是几几年的,當然是19年的了。

我想無論什麼都不再處於一直不變的狀態,用發展眼光看問題看來處處都能用到。

我還沒來得及抽出對這件事情的總結,小傢伙在一旁哇的一聲哭了。

把我們夫妻倆還嚇了一個大跳,他邊哭邊說,“媽媽,我寧願相信還是木星是第一,怎麼又弄成土星啦?”

我們夫妻倆面面相覷的看着對方,“兒子,其實世界上有很多東西都不存在唯一且標準答案,你看得書也是對的,那是那個時刻的答案,但不代表事物不會發展變化。人類對星系的探索精神是永無止境的,你不是說你的理想是科學家嗎?那麼科學家的探索精神也是永不止步的。”爸爸耐心的解釋到。

小傢伙聽了這些話眨了眨眼睛,好像明白了許多,哭聲也漸漸小了起來。

我摟過他的小肩膀,輕輕的拍了拍他。接着讓老公給我們唸了念標準答案,並且把土星是如何超過木星衛星數量着重講了講。

我們娘倆還通過拿出100的數字板,對比了兩個行星衛星數量的變化,通過這個直觀對比,滿足了我們對數量的把握,以及對後期科學家探索出更多衛星數量的理解。

順便我還見縫插針的給孩子上了一堂發展變化課,沒有一承不變,一承不變的就是一直在變化。

我想對於他這麼小,其實對確定性的答案還是有諸多依賴的,但今天的問題又給我們開了一個新的視角,讓我們接納更多元的變化。

都說成長是發展變化的,但很多人還是會很喜歡不變的東西,給予我們極大的穩定感,也許只有足夠安全的情況下,我們纔會接納更多的變化噠!

要不然失序的恐慌感還是容易暫時把我們湮沒,一點點去感受它吧,如果內在的客體不能安撫自己,就去尋找一個高能量的外在客體吧!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