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爲什麼需要有效政治

美國的憲法是人類世界的第一部成文憲法,200多年一直沿用至今,而且大體上保持了穩定。這是美國人非常驕傲的一個很大成就。

但歷史上美國並不是在1783年獨立戰爭勝利後,自然而然走上自由和繁榮的強國之路。甚至直到1787年,美國著名的“制憲會議”成功召開,纔沒有讓美國有可能淪爲一個13個州組成的鬆散、失敗的邦聯,而成爲今天意義上的現代國家。

從1783年到1787年,雖然只有短短四年,但是美國當時的政治狀況非常糟糕,直到1786年的謝司起義,震動美國的精英們,以喬治·華盛頓爲代表的政治家就開始思考美國政治結構存在的深層問題。

“謝司起義”事件的起因其實很普通,就是馬薩諸塞州的一些農民債務到期,但是還不上。這樣一來,他們的土地就要被拍賣,他們就會傾家蕩產。於是,以謝司爲首的一批農民,聚集在地方法院門口,試圖阻止法院拍賣他們的土地,結果就引發了衝突,最終演變爲一場農民起義。

謝司起義,最後雖然被武力鎮壓了。但如果當時的美國有完善的政治結構,從農民這邊來看,也不至於一抗議就馬上訴諸暴力,或者,從國家這邊來看,也不至於除了動用暴力就沒有別的辦法了。

政治固然離不開暴力,但是暴力應該是最後的手段。政治運轉良好的表現之一,就是暴力像核武器那樣,存而不用,只是威懾。所以,謝司起義告訴當時的美國政治精英:不是這批農民的生計出了問題,而是這個國家的政治出了問題。


正如霍布斯深究人類的天性,歸納出造成爭奪的三種主要原因:第一是競爭,第二是猜疑,第三是榮譽。競爭是爲了爭奪稀缺資源,人們在競爭中傾向於用暴力奴役別人。猜疑是出於自保的緣故,時常擔心別人會侵犯自己。榮譽是對自尊心的捍衛,人們往往因爲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覺得自己受到了蔑視,所以奮起抗爭。

基於以上緣故,如果沒有一個權威力量使大家懾服,那麼人們便處在戰爭狀態之下。如果人人都生活在“一切人對一切人的戰爭”這種境況裏,那麼可想而知,誰也不會有心思努力發展生產。你的生產成果越多,別人就越想弄死你,掠奪你。只能通過政治手段才能鏈接所有人在一個想象共同體的價值網絡裏,才能秩序井然,百業興盛。

而政治無處不在,不僅國家有政治,在公司、家庭和一切人類組織中,都有政治結構。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