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年前的次貸危機爲何爆發?不是監管失靈,是美國的一場陰謀

美國壓制削弱競爭對手不僅善於使用熱戰、冷戰,而且更加擅長金融戰,哪怕對待自己“志同道合”的盟友,比如日本。當年,日本經濟實力快速上升,GDP總量直追美國。從1987年起,日本人均GDP開始超過美國,1995年甚至比美國高出48%。終於,美國大哥坐不住了,“廣場協議”成爲了日本經濟的拐點。帶頭大哥輕輕幾個招式,熱錢不斷湧進日本,製造房地產泡沫、股市泡沫、期貨市場泡沫,流動性過剩,通貨膨脹越發嚴重。最終,泡沫大到難以爲繼,以破滅而告終。美國大哥攜勝利果實瀟灑歸去,給小弟留下了“失落的二十年”。

2004年6月到2006年8月,美聯儲連續17次加息,在短時間內將美國聯邦利率從1%提高到5.25%,摧毀了次級債依存的基礎。經過幾個月的時滯,美國次級債危機在2007年初如期爆發。雷曼兄弟破產了,房利美和房地美也倒下了,1929年的經濟大蕭條似乎又席捲美國。但是,這只是表象,也可以說是假象。

有人說美國如果加強金融監管,也許當年就不會有次債危機,但孰不知這正是美國蓄意已久的陰謀,又爲何要去勞神費心地監管呢?從金融戰爭的角度看,美國次級債危機是一個巨大陰謀,目的是輸出本國債務,掠奪他國財富。

要想了解次級債危機,還得從2001年美國納斯達克網絡股泡沫破滅說起,那時美國經濟陷入衰退的邊沿。爲避免經濟衰退,美國政府開始鼓勵消費,執行低利率政策,從而啓動了美國房地產市場長達10多年的大牛市,美國人從中大發其財。次級債及其金融衍生品就是在這個背景下由華爾街天才的金融專家發明的金融核武器。

那麼,什麼是次級貸款呢?所謂的次級貸款就是金融機構把錢貸給不具備還款能力的人,在正常情況下金融機構這麼做就等於找死,次級債就是把這些次級貸款打包後證券化形成債券。在美國超低利率和房地產長期牛市的背景下,這種所謂的金融創新成爲了賺錢的好買賣。

首先,美國窮人不是買不起房子嗎?美國就有專門的房貸公司敢給你放款,零首付讓你買房,當然代價就是你要支付比正常房貸高得多的利率,房貸公司的利潤就來自於次級貸款高利率與低聯邦利率之間巨大的利差。房貸公司當然知道次級貸款的風險有多大,一般在短短几個月之內就被打包隱藏在次級債裏邊賣出去了,房貸公司就把風險轉移了。

美國在次級債的基礎上通過眼花繚亂的金融創新,搞出所謂的MBS、CDS、CDO等金融工具將風險向全球轉移,收割全球財富。美國低收入階層享受了住房,以及房子升值帶來的消費,美國金融機構也曾經在次級債的交易中大賺其錢,而最終卻要全世界來替美國買單,美國本國金融機構的損失反而小於其它國家在次級債危機中的損失。這就是美國掠奪他國財富的隱蔽手段,可以稱得上是一場陰謀。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