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愛,是讓對方覺得自己有用

現在有多少人,衣食無憂,但是並不開心。原因和物質無關,甚至不是因爲身邊的人沒有給予關注,只是自己的心裏缺了什麼。

以前一個學生忽然給我發了信息,長長的一封信,闡述了生活的煩惱。

煩惱主要來自於她的媽媽,如圖所示,媽媽以前是個能幹人,我也見過,漂亮利索,現在身體患病,覺得自己成了家人的負擔,不願意配合治療了,這讓在外地讀研究生的女兒特別擔心、不甚煩惱。

我知道他們家裏的情況,經濟狀況良好,家人和睦。怎樣打開她母親的心結,能夠改變現狀呢?

我給她出了主意,不要安慰,不說道理,給她“找麻煩”。

心理學上有一條:有時並不是你去幫助別人他才喜歡你,卻是讓他來幫助你而使他喜歡你。把“喜歡你”,換成“活的有意義”也是一樣的。

這個學生不愧原來是我的班長,一點就通。


我們要做的是:

一不講道理

頭腦清醒的人,說道理會比你差?這是一種情緒上的問題,覺得自己沒用,沮喪頹廢。立場不同,道理說得越多,對方會越排斥你。

二不要撫慰

我們通常認爲病人需要陪伴、安慰,哄着她就好,這事要看情況,區分人,不是每個人都願意長期這樣被對待,尤其是年輕時掌控事物習慣的人,現在自己給大家找了這麼多麻煩之後。

三請她幫忙

一個能幹的人,最怕成爲至親的負擔,自己身體的種種無能爲力,已經擊垮了各種鬥志,這時我們要做的就是,去“製造麻煩”,找她幫忙,讓她感覺到自己是有用的人。

怎麼讓她幫忙呢?

身體上幫不了忙,就去請教她事情,舍友相處的事情,戀愛的小麻煩,生活小技巧等,家裏人也要裝着忙的會忘記事情,讓她當個備忘錄,提醒鎖門,提醒日程安排……

曾在有一篇《把碗留給母親洗》的短文,說一天晚上,幾位實習歸來的學子在教授家裏喫飯,晚餐結束後大家搶着要洗碗,被教授阻止。讓學生們沒想到的是,教授竟然讓他八十高齡的老母親洗了半小時碗。

攙母親回房後,教授又把碗重新洗了一遍,然後對着詫異的學生們說:做母親的沒有不想爲孩子做點什麼的,即使她老了,但在她眼裏,兒子永遠需要她的幫忙。讓她洗碗,她就會感到兒子需要她,一整天就會過得充實。


馬斯洛需求層次存理論,最頂層就是自我實現的需要,就是希望別人注意自己的能力和價值,並意識到自己在世界上的價值。

我們在成長的過程中,總是被教育不要總是麻煩他人,這是現在都市人的交往守則,可是對於特別親近的人,並不完全適用。

有時多給對方被需要的感覺,才更利於對方身心健康,以及雙方的關係推進。

這個方法,其實還適用於教育。

我們在教育孩子,尤其是男孩子的時候,切記總是批評打壓,而是要去多鼓勵,多使喚,多給他找事做,要記住,你不給他找事做,他一定會給你找事做哦!

人生最大的幸福,是發現自己正被自己愛的人需要着,所以,最好的教育,最好的愛,就是讓對方覺得自己有用!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