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慮不如做飯”,高中家長羣叫苦不迭,一位爸爸這樣說,令衆人服氣!

因孩子中考,參加了我們這屆的一個家長羣,凡有點大事小情發生,大家總是在羣裏議論,不時共享個資料有時候問個信息,有時拼個課,還真起到一些作用。

前段時間發生的學生跳樓事件,家長們感概這幾天都不敢跟孩子大聲;上週又發生了重點高中學生弒母的惡性事件,羣裏的氛圍更陰鬱了,好幾天都沒人說話。

眼看着期中考試過了,開始討論成績了,又不知從哪飄來的幾家重點校的均分,羣裏開始熱議:

“我們家數學沒考好有沒有好的補習老師推薦?”

“我們學校晚自習二節就放了,別人家揪到11點!這樣不行呀!”

@#$$%%……

現場的焦慮值,直接爆棚!

正在這時,一位爸爸發聲了:

 “大家不要把來源不實的信息傳來傳去了,內因纔是根本,與其津津樂道其他學校的均分排名,盯着別人的晚自習時間,不如討論明天給孩子做什麼好喫的!”

“今後,我們的孩子在社會上總會有自己的位置,無論開車坐車走路,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高中三年,就像熬太久的咖啡,學生苦,家長也苦,聰明的家長懂得給自己和孩子提供這苦中的“伴侶和糖”; 高中難、學生難家長也難。

可是,焦慮只會給一家人增添加壓力,正如這位爸爸說的,與其焦慮,不如做飯!


一、高中生的年齡特點,註定不能像小學和初中那樣事事安排、件件干預。

高中的孩子,一般年齡在16-18歲,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正是少年義氣的時候,正在追求着獨立自主,成長着他們寶貴的獨立人格,這也正是父母要珍惜的。

而這時父母的焦慮無處安放,往往會轉化爲對孩子的干預和緊逼盯人,反而會招致他們的逆反心理。

那個被孩子弒殺的母親,何嘗不是一位處處嚴格要求的虎媽,正因爲在對高中孩子教育過程中,長期強硬的說教、責罵,而孩子又一樣的個性強硬,導致關係惡劣,最終走向極端。

這是一個非常極端的例子,不具體普遍性,但也是能夠說明問題的。

二、高中生的成長衝動和家長的焦慮是一對很難相處的衝突

家長也都年輕過,聽過年輕氣盛這句話,這時候能做的,是少說話,多做飯!在愛裏長起來的孩子,差不到哪去。

不是說家長就不要再對孩子進行管教,而是因爲高中生的特點。學業壓力,來自同學競爭,老師期望的壓力已經讓孩子不勝負荷。

回到家裏,家長更應該做的是給予片刻的釋放孩子的壓力,和引導朝向正向的方向。

如果壓力之下還他加壓,這個階段的孩子可不是壓力容器,相反“青春期”似乎總是和叛逆、對抗、情緒化、衝動聯繫在一起,就象孩子們喜歡的那首歌:易燃易爆炸。

樊登讀書會介紹過樊登老師的一本書:《陪孩子終身成長》播放量達2200萬。


其中說到過:你在管教孩子的過程中,如果你使勁特別大,感覺特別累,孩子也特別痛苦,那麼一定是因爲方法錯了。


家長們對孩子成長所投注的焦慮,來源於我們人類千萬年形成的本能。

一個人必須有焦慮感,才能在生活中,注意安全,小心走路。這個東西是保護人類從原始人,進化到現代人的“護身符”。

我們在現代社會來自外界的生存威脅變少了,然後一代一代留存下來的都是焦慮感爆表的“優秀”基因。

那麼,我們那邊多的焦慮情緒無處安放的結果就是,我們關心誰,就爲誰焦慮。


然而,我們也知道,單純的焦慮不但不能幫助我們按下開關就讓孩子考上大學,反而往往起到相反的作用,把青春期的孩子推到另一個方向。

三、家長的焦慮無處安放,那麼可以這樣做!

美國有一本佔據美國暢銷書排行榜長達7年之久的書,很多人都知道,史蒂芬·柯維的《《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The seven habits of highly effective people)

其中有一個理論:關注圈和影響圈

“關注圈”是指我們日常所關注的事情,如健康、家庭、事業、環境、時事、新聞、娛樂、八卦等等。

而“影響圈”則是在我們的“關注圈”之內、個人能力所能影響的事情。

同樣的,在和孩子一起應對高考這件事上,我們做爲家長,要分清關注圈和影響圈,把無處安放的焦慮,投入到自己能夠做好,對孩子有益的事情上。

第一、比如做飯。

作爲一個只會蒸雞蛋的手殘黨,強烈推薦下廚房APP。

感恩下廚房,很直白的用原料搜,能搜出牛肉的各種燉炒煎的菜譜,蝦的快捷抽沙線的方法和各種口味的做法;搜學生營養早餐,晚間滋補湯水,快手菜,甜點,想怎麼搜都行。

再不會做飯的爸爸媽媽,只要真想把你家的高中生“餵養”好,一定能找到好的“配方”.

就連我,做了三個月飯以後,初中老師見到我們家孩子,都說長胖了。

要知道到,高中就是消耗戰,多幾斤肉打底,都比別人耗得起。而大量的腦力消耗更是需要大量的蛋白質氨基酸等營養補充。

懂得營養,花心思做飯,才能爲孩子提供腦力和體力的強大後勤。

更重要的是,通過一頓頓的美味營養的飯菜,孩子感受到的,是父母無保留的愛,滋養的,是孩子的樂觀和堅持。

第二,高考有關的信息的掌握

當然,並不是說高中生的父母只能關注孩子的喫飯問題,這只是最基本的解決孩子的需要和家長的焦慮投射的平衡。

除此之外,我們還可以提前瞭解高考志願的填報規則,不能等到高考成績出來了要填志願了,才發現有那麼多講究。

有人說高考的志願填報的重要性是:七分成績,三分填報。

拿着孩子的分數,對着幾百個學校和幾萬個專業的排列組合,在短短的幾天填報時間裏臨時報佛腳,那纔是對孩子最大的不負責。

只有平時瞭解孩子的興趣,結合各次模考所處的位次,提前瞭解孩子可能合適的院校和專業,到了報考的臨門一腳,才能最好的發揮孩子的高考成績,錄取到最適合的院校和專業。讓孩子十幾年的努力得到一個理想的結果。

第三 家長的自我提升和個人成長

高中了,很多孩子跟家長溝通的少,除了青春期的叛逆以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

高中的孩子,學習的知識和眼界都比小學初中提升了很多,接觸的高中老師也更加的專業和高素質,很多高中老師都是本科或者碩士學歷。

高中的同學來自全市,往往是各初中校的佼佼者,各有各的優秀和擅長的領域。

一個人的教育程度,對他的談吐和處事方式,大概率是有影響的,而孩子跟高中老師同學接觸後,往往會更加信服老師,眼界更加開闊。

家長當中當然不乏受過高等教育者,但畢竟是少數,而且一些是從事其他行業的,在與孩子溝通交流方面往往並不擅長。

那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家長還在原地踏步,社會在不斷進步,學習永無止境,家長如果只滿足於看看電視,不接受新事物,在孩子看來什麼都不懂,他又怎麼會願意跟你交流。

而且,作爲一個個體,我們也有自己的成長過程,也有自己年少時的夢想,因爲各種原因有的擱置、有的放棄。

而在現在這個個性多元的社會,我們也可以拿起自己擱置的興趣,鑽研深耕,不圖成名成家,至少可以讓孩子看到,家長也是可以很有趣的。

也是可以積極學習、爲自己的熱愛付出。這對孩子也是一種陪伴和激勵。

高中的這杯熬久了的“咖啡”很苦,家長們如果懂得爲它加入“伴侶和糖”,也許,這段時光,會過得有滋味一些。

多年以後無論是孩子還是父母,回顧起來,會更懷念那些奮鬥着,熬並快樂着的日子。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