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體,源於明朝的中文襯線體

日常設計中經常會提到襯線體這種字體,什麼是襯線體?是在文字下面襯上一條線就叫做襯線體嗎?非也!襯線體起源於英文字體,是指字形在筆畫起始、落筆處有一個額外的裝飾性筆畫,而且字體粗細也有所不同,所以襯線又叫做字腳。

這種裝飾線的筆畫設計多認爲來源於古羅馬紀念碑上的拉丁字母,1968年愛德華神父在著作《The Origin of the Serif》中提到羅馬字母最初被雕刻到石碑上之前,要先用方頭筆刷寫好樣子,再照樣雕鑿。由於直接用方頭筆刷書寫會導致筆畫的起始和結尾出現毛糙,所以在筆畫開始、結束和轉角的時候增加了收尾的筆畫,也就自然形成了襯線。

襯線體根據襯線變化可以分成三類:高腳杯襯線體(圓角)、髮絲襯線體(直角)、板狀襯線體(粗直角)。

講到襯線體就不得不提一下無襯線體。無襯線體沒有筆畫始末的裝飾,所有筆畫的粗細基本相同。因爲渾然天成的氣質,無襯線字體多爲科技企業所青睞。襯線體棱角分明,長文閱讀比較舒服,無襯線比較簡潔美觀,多用於畫面美感提升。

因爲無襯線字體結構簡單,同等字號下,無襯線的字體看上去要比有襯線的更大,結構也更清晰。所以電腦、手機等電子設備屏幕偏向使用無襯線體。在中文字體中,宋體和黑體分別代表着襯線字體和無襯線字體。

很多人認爲宋體起源於宋朝,其實不然,宋體起源於明朝,因爲明朝時期雕版印刷盛行,並形成了產業,因此宋體也被稱爲明朝體。由於雕版所使用的木頭具有水平紋理,雕刻時橫筆容易而豎筆更難,導致了宋體有橫筆畫細,豎筆畫粗的特點。同時,由於橫筆畫的兩端容易被磨損,所以人們就爲其加上了字腳,讓這些地方變得更粗也更耐用。這就是宋體作爲襯線體特點的由來。中文黑體出現於近代,最早使用於二十世紀早期廣告印刷品。下圖是1910年《東方雜誌》中出現的黑體中文數字。


我是鵬少,一個精通Photoshop又擅長Ps的小哥。關注我,帶你走向人生巔峯。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