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记忆(二)“说”的苦恼


千万别以为二十岁的我是完美无缺的!我有不少缺点,不敢说、不会说,是最困扰我的一大难题。就像一座巍峨的山横亘在自己面前,别说翻越,连用眼看看,我的双脚都会颤抖。

我不敢与同事多交谈。不是我有多清高,而是我很多时候真的不知道该说什么,该怎么说。每每看到同事们聊得热火朝天,谈得兴味盎然,我的心里就很不是滋味。一方面是深深地羡慕别人拥有能言善辩的好口才,另一方面是对自己笨嘴拙舌的强烈自卑。

欣,是当时我最羡慕的同事。无论和谁,她似乎总有说不完的话、聊不完的天,从不会存在一丝交流的阻碍和尴尬。只要有她在,办公室里就有了生气,充满着欢声笑语,同事们都喜欢和她在一起。而我,除了在一旁倾听和附和,偶尔说上几句,完全不知道主动挑起话题。如果说欣是交际舞台上的主角,那我便是台下最旮旯的那位无名观众。

这就是当时的我,缺乏和同事之间的交流,在那一场场交流盛宴中,就像一个可有可无的存在。我为此苦恼、郁闷,但又无力改变,还真是我当时的一块心病。

在外不敢说,在家呢,我又不愿说。从上初中起,我就和父母鲜有交流——我觉得和他们没有共同语言,无法沟通。思想上的巨大代沟,观念上的巨大分歧,让我觉得和他们就是两个世界的人。

最为关键的是,父母的生活方式,特别是相处模式,是我极不赞同和无法接受的。他们整天吵吵闹闹,隔三差五的打架,灰暗了我对于婚姻的认识,甚至让我有点婚姻恐惧症。因而我从心底里排斥与他们交流,除去一些基本的对话,我从未和他们有过真正意义上的心灵沟通。

“越是亲密的人越需要发自内心的袒露和表达。只有这样,彼此之间才会有更多的了解、理解和信任。”我在日记中这样写到。可见,当时的我也知道“说”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但因为自卑内向,因为简单偏执,我很多时候选择了沉默。

还好,随着自己的成长和进步,我渐渐卸下了“说”的枷锁,最终蜕变为一个不但敢说,更善于说、善于写的我。而今,再次和父母生活在一起,全然没有当年的那份压抑,更多的是和谐融洽。

我用近二十年的时间,突破了自己,超越了自己,让自己成为理想中的模样——我多么庆幸,我没有辜负自己与光阴!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