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头发胡同1号紧闭的大门后隐藏着怎样的秘密

        今天午后,在办公室坐得有点腰痛,就决定穿衣出楼走走。

        我从过街天桥走到街对面,这里有几条胡同。我从抄手胡同进去,向右、向右、再向右后,从头发胡同走了出来,两个胡同口相距不过100米。

        离开头发胡同时,我扫了一眼路北的头发胡同1号。前段时间我读过一些关于北京四合院的书,知道它的大门是一个广亮大门。虽然大门紧闭,门口停放着汽车和自行车,但屋面修缮良好,蝎子尾尚存,戗檐和垫花,内部象眼上的雕花,檐枋绘画图案与檐口墙体雕花、倒挂楣子、雀替细部雕刻纹样修缮良好,抱鼓石保留良好,雕饰精美,整个院落结构及建筑构造极具清代风格。既然大门等级上仅次于王府大门,那么这里此前肯定住过相当品级的官员。

        上网一查,这里最初是清末内务府官员、苏州织造、后调任镶黄旗蒙古副都统和正白旗满洲副都统景恩的宅院。光绪十一年(1885)开始,清政府对三海(紫禁城内的北海、中海和南海的总称)、钓鱼台等处进行了一次较大规模的修缮,景恩正是负责监管修缮工程的官员之一。当南海工程完成后,慈禧太后凤颜大悦,开始进行嘉奖:景恩免补六品,以两苑员外郎无论何项升补班次遇缺尽先即补。并被慈禧太后恩赐了一块宅基地,这块地就紧邻头发胡同1号东边。景恩在这里建了一座新的四合院,当时叫“头发胡同甲1号”,也就是现在的头发胡同1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1年左右,著名学者、历史学家吴晗被任命为北京市副市长,就从清华大学搬出来住在这里。不久,吴晗又搬到了北长街38号。吴晗搬走后,这里先后住进过副市长张友渔和副市长刘仁等名人。

        一个普通的胡同入口宅子,竟有如此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引起了我足够的兴趣,准备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好好走走头发胡同,发现它更多的秘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