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藏闹市的九十九间半(十五)


津逮楼中丝竹管弦雅韵天生九畹,

人文道上才情胆识大名高矗两间。

这是津逮楼南面柱上的楹联。这座仅存了21年的“津逮楼”,是当时南京最大的私人藏书楼。

“家有梧桐树,招得凤凰来”。与任何历史上著名的雅集一样,当年的津逮楼,可谓金陵古都一处最具地标性的文化高地,雅集谈笑皆鸿儒。

当年来这里的常客有:乾隆进士姚鼐、孙星衍;嘉庆进士程春海、伍长华、张敦仁、朱兰坡;道光进士马沅,以及清代南京著名诗人、学者朱绪曾、胡心斋、邢竹心等等。津逮楼成为当时诸多名儒大家最喜爱的文坛交流集会之地。



甘熙的父亲甘福虽然不喜欢诗歌吟咏,但富甲江南的藏书楼“津逮楼”在他手上所建。而经过近半世纪节衣缩食,奔波于吴越之间搜罗古籍善本,积书多达十余万卷;到了甘熙主持时,藏书更为丰富。

甘熙是清代中期著名的方志学家,一生经历丰富,著作等身,是金陵甘氏由商入仕最杰出的代表人物。他坐拥甘家大院这片幽悠广阔的宅子,将士大夫的精致文化演绎到极致,潜心徜徉于书画金石和万卷古籍的世界里,甚至在太平军与清军的大战之际,仍笔耕不辍,写出了《白下琐言》、《桐荫随笔》、《栖霞寺志》等书。

尤其是甘熙著的《白下琐言》,堪称南京掌故笔记。专记金陵山水、名人遗事等,详细查考利病、沿革,内容包括名胜古迹、经济状况、文化生活、风俗人情等,共570多则,是研究明清南京地方历史的重要文献。

到了民国时期,甘家大院成了京昆艺术的殿堂。有着“江南笛王”之称的甘鑫(字贡三),是“戏曲世家”的核心人物,诗词书画、戏曲音乐无一不精,更精娴音律。

甘贡三生于1889年,继承先祖遗风,为人谦恭。他自幼痴迷昆曲,以及笙、箫、笛、三弦等民族乐器,对京剧也同样很有研究。

上世纪20年代,甘贡三即与著名文人仇莱之等积极组织业余昆曲活动,他们经常在复成桥畔的“江宁地方公会”举行昆曲清唱集会,影响相当广泛。甘贡三又广交戏曲名家,与吴梅、皇帝的兄弟溥侗、俞振飞等组织“紫霞社”,一同切磋昆曲。甘贡三的笛子,可称一绝,人称“江南笛王”。



甘家因此成了戏曲之家,梅兰芳先生也成了甘家大院的常客。甘贡三的长子甘南轩、四子甘律之皆喜京剧,尤工老生,女儿甘长华是京昆名人,南京名票,常在电台上演唱。甘贡三的女婿汪剑耘是梅兰芳的高足,被誉为“南京梅兰芳”。甘贡三的次子甘涛酷喜民族音乐,二胡造诣极其高深。

而甘家亦是著名黄梅戏表演艺术家严凤英成长的摇篮。现在的甘家大院里,还保留着严凤英的故居。

这其中又有着怎样的故事呢?

(待续)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