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與刀》

美國人想知道日本人會不會在二戰時投降,對日本作了詳細的分析,從他們的歷史、文化、習俗、教養等分析了日本民族的性格,不看不知道,原來日本人還是很有性格的,甚至很獨特,不但不同於中國人,也不同於歐美,難怪看不懂日本的小說,原來很不解日本的文化。

我們的古典文學,有一個觀念是善有善報,惡有惡報,最後拐幾個彎都要拐到大團圓的美好結局上,惡人必定要受懲罰,作者的是非觀必定鮮明。可日本的不是,日本的小說不是善惡涇渭分明,作者也不在乎懲惡揚善,比如《金閣寺》,作者三島由紀夫根本沒有對作品的主人公進行道義的譴責,也並一味地刻劃他的惡行,相反,作者在探尋主人公放火燒金閣寺的動機,似乎主人公放火燒了金閣寺也情有可原,因爲主人公被人侮辱過、欺騙過、孤立過、鄙視過…按日本人的性格,他有“義理”作出報復,只是由於報復的人不是單個確定的人,而是一種習俗,一股勢力,也許是某種文化,主人公把所有的情感都融入了火裏,付之一炬。這是三島由紀夫的獨特視角,不深入瞭解日本的文化,很難把握他要表達的主題,包括三島由紀夫,據說是最後一個剖腹自殺的日本人,他的死,同樣不可理解。而另一個自殺的作家,也是三島由紀夫的朋友,川端康成,其自殺的理由也並不讓人理解,如同他的作品《雪國》,都讓人撲朔迷離,起碼按中國人的思路,是難理解的。但是,看了《菊與刀》之後,雖不能說愰然大悟,卻會換個角度,從日本人的角度去思考他們的人生,會好理解一點。

從外面去定義他們仍然不那麼確切,比方有人說日本文學有一種“物哀”思想,是一種“頹廢”文學,這些都是從外部去定義,不如從他們自己的角度去體驗他們的人生。只有掌握了一個民族的性格特點,才能瞭解他們的文化,欣賞也罷,唾棄也罷,總是先要嚐到他道地的本味。望遠鏡看過去只是一個模糊的形象,至於星雲裏的故事是否會按地球的模式演繹,那就只有憑猜測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