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与刀》

美国人想知道日本人会不会在二战时投降,对日本作了详细的分析,从他们的历史、文化、习俗、教养等分析了日本民族的性格,不看不知道,原来日本人还是很有性格的,甚至很独特,不但不同于中国人,也不同于欧美,难怪看不懂日本的小说,原来很不解日本的文化。

我们的古典文学,有一个观念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最后拐几个弯都要拐到大团圆的美好结局上,恶人必定要受惩罚,作者的是非观必定鲜明。可日本的不是,日本的小说不是善恶泾渭分明,作者也不在乎惩恶扬善,比如《金阁寺》,作者三岛由纪夫根本没有对作品的主人公进行道义的谴责,也并一味地刻划他的恶行,相反,作者在探寻主人公放火烧金阁寺的动机,似乎主人公放火烧了金阁寺也情有可原,因为主人公被人侮辱过、欺骗过、孤立过、鄙视过…按日本人的性格,他有“义理”作出报复,只是由于报复的人不是单个确定的人,而是一种习俗,一股势力,也许是某种文化,主人公把所有的情感都融入了火里,付之一炬。这是三岛由纪夫的独特视角,不深入了解日本的文化,很难把握他要表达的主题,包括三岛由纪夫,据说是最后一个剖腹自杀的日本人,他的死,同样不可理解。而另一个自杀的作家,也是三岛由纪夫的朋友,川端康成,其自杀的理由也并不让人理解,如同他的作品《雪国》,都让人扑朔迷离,起码按中国人的思路,是难理解的。但是,看了《菊与刀》之后,虽不能说愰然大悟,却会换个角度,从日本人的角度去思考他们的人生,会好理解一点。

从外面去定义他们仍然不那么确切,比方有人说日本文学有一种“物哀”思想,是一种“颓废”文学,这些都是从外部去定义,不如从他们自己的角度去体验他们的人生。只有掌握了一个民族的性格特点,才能了解他们的文化,欣赏也罢,唾弃也罢,总是先要尝到他道地的本味。望远镜看过去只是一个模糊的形象,至于星云里的故事是否会按地球的模式演绎,那就只有凭猜测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