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鎮是假的嗎

11月14號下班看了下週的排班表,16號和17號休息,兩天的連休讓我有了想法,可以去合肥附近城市旅行一趟,發現今年因爲疫情的原因,到年底都沒有出去旅行過,回過頭來一想會好難受。


1.想去烏鎮開始計劃

上海、南京、浙江、江蘇這些城市離我所在的城市近,兩個小時的動車就可以到達,在這些城市裏面選,上海外灘和南京的古城牆都去過,浙江的烏鎮的名氣很大,還沒去過就選它了,下定決心後,開始行動。

用攜程APP查合肥到烏鎮的火車,查到從合肥南到桐鄉(單程是210元),有點懷疑桐鄉是到烏鎮最近得一站嗎?查到桐鄉站就是離烏鎮最近的火車站,自己才放心。

15號下班後,整理行李就出發,這樣就可以15號晚上到達烏鎮,第二天可以逛一天(我的假期就兩天),16號逛上午,下午返回。

心中還有個擔心,烏鎮會不會因爲疫情不開放景區,那我去了不是白跑一趟。找了烏鎮抖音官網和烏鎮微信官網的信息,十一月份是開放的,就放下心出發了。

還在知乎APP上查了烏鎮的攻略,烏鎮的東柵可以先逛,下午在去西柵逛,西柵的夜景很美。

關於烏鎮的戲劇節我是在黃小廚的公衆號裏聽到過,沒有在意,這次烏鎮之行加深了我對烏鎮戲劇節的興趣。

2.烏鎮戲劇節故事

烏鎮戲劇節誕生故事,2003年的時候演員黃磊在飛機看到“鳥鎮”其實是烏鎮,旅遊書上是繁體字烏看起來像鳥,黃磊就帶朋友去烏鎮遊玩,發現烏鎮地處水鄉之地風景優美,那時候黃磊在籌劃自己人生的第一部電視作品《似水年華》。

決定在烏鎮拍,就這樣認識了陳向宏,陳向宏是烏鎮總設計師兼旅遊公司董事長,隨後黃磊邀請過戲劇導演賴聲川來烏鎮玩,大家一起有了在烏鎮這個水鄉古鎮辦個戲劇節的想法,辦戲劇節必須有場地,但是有誰來設計這個劇院呢,戲劇導演賴聲川想起自己好朋友建築師姚仁喜,請他出山,就這樣偶然的機會。

烏鎮戲劇院館在2013年建成,到現在已經辦了7屆戲劇節,這個劇院現在承辦的戲劇節可以排到世界前列之中,除了柏林戲劇節、法國阿維尼翁戲劇節、英國愛丁堡藝術節,就是烏鎮的戲劇節,可見烏鎮戲劇節的影響力,讓我這個對戲劇無感的人,希望有生之年可以去烏鎮看一次戲劇節。

3.爲什麼烏鎮的原汁原味是“假的”

去過烏鎮旅遊回來的遊客,很多人都會說烏鎮太商業化了,烏鎮的原汁原味都是“假的”,有一遍文章就分析了烏鎮原汁原味是“假的”背後的真相。我把鏈接放在下面,感興趣的朋友可以看看。

在我們眼裏原汁原味的古鎮應該是什麼樣的,第一,古鎮的建築保留完好,才能讓你進入“夢境”,不同於城市的的千篇一律。第二,當地有古鎮的原住民,這樣你才能體會到不同地區的文化特色。第三,讓原來的居民就住在那裏,保持原來的生活方式,讓原來的商店就在那裏,保持原來的經營業態。頂多建一些旅遊設施、廁所、賓館之類。然後拼命打廣告,吸引遊客。

這是我們眼裏的原汁原味的古鎮,如果這樣做,有三個後果是一定會發生的。

第一,遊客來了,錢也來了。錢來了之後,別的不說,當地房價肯定是見風就長,比如,曾經有報道,某地的一個古鎮,就因爲被選作了旅遊景點,當地的離婚率開始飆升。爲啥?

有錢之後,當地的經濟結構被打破了,家庭關係也維持不住了。而且房價一漲,旅遊者一多,本地人也未必願意繼續留在這裏。老房子賣的賣,租的租。

接手的人大概率不是本地人,而是專門來做旅遊者生意的人。說的話也肯定不是本地方言了。這原汁原味也就保持不住了。

還有一點。外來的遊客,改變了人和人之間的博弈關係。你想,原汁原味的小鎮民風,之所以看起來那麼美好,是建立在當地熟人之間的重複博弈之上,大家都是鄉里鄉親,擡頭不見低頭見,誰都不敢做破底線的事。

如果到處都是隻來一次的遊客,會發生什麼?你懂的,只要管理稍一鬆懈,宰客現象就會出現,淳樸民風、原汁原味也保不住了。

還有一點,遊客進入一個地區,往往是潮汐式的。旅遊旺季,人頭攢動,人擠得腳插不進。淡季呢,商鋪關門落鎖,一片蕭條。這也是大概率會發生的事。這哪裏還有原汁原味?

你看,任何一個系統,不是不想保持原汁原味,但是外界因素一旦介入,即使躺那裏什麼都不懂動。系統本身就會做出各種應激反應。所謂的原生態,也就不復存在了。這是一個無解的難題。

那烏鎮是怎麼做到原汁原味的呢?

說來很有意思。它居然是通過最深度的介入來實現,也就是通過最深度地破壞原汁原味來還原原汁原味。

烏鎮的居民和其他古鎮不一樣,大部分都是原住民。當然不是因爲他們戀家、捨不得走,而是靠機制來實現的。在烏鎮進行全面改造之前,旅遊公司就和他們簽訂了合同,請他們完成改造之後,重新搬回到烏鎮,繼續扮演一個在古鎮裏生活的居民角色。請注意,是扮演。

這些居民的真正身份,是烏鎮旅遊公司的員工。這樣的好處顯而易見,這些居民在私底下聊天,用的還是當地的吳儂軟語,而不是其他地方的方言。就憑這一條,烏鎮在根上就保留了原貌。人在,一切都在。

順帶着,拉客宰客的問題也解決了。烏鎮的大部分居民領的是旅遊公司發的工資,一年中的收入沒有波動,旱澇保收,所以他們平時根本不用刻意去拉客。

所以在烏鎮,你看不到那種急吼吼想賺錢的旅遊景點氣質,反而經常能看到原住民身上獨有的一種慵懶氣質,把古鎮原來的生活節奏保留了下來。當熱了,淡季旺季 的波動問題,也解決了。

光是留住人還不行,烏鎮的管理公司對於小鎮生活介入的程度,也是罕見的。

比如,烏鎮有個非常出名的景觀叫做“古鎮恬淡”,我在文稿裏放了張照片,你可以感受一下。

大概描述一下,就是古鎮的一條小巷,兩邊的店鋪門窗緊閉,沒有任何一個叫賣的商販,非常幽靜,就是理想的江南水鄉風景。這當然是管理的結果,你要是自由放任,大家都在做生意,不可能有人願意承受這個經濟損失。

這是旅遊公司犧牲了一部分經濟利益,選擇在特定的時候,讓特定的商鋪不開門,這樣遊客再多,古鎮景觀也不會被商販徹底破壞。

一部分商鋪被要求關門,開張的商鋪又是怎麼樣呢?通過嚴格管理,管理它的體驗。在喫的方面,一份番茄炒雞蛋中,雞蛋不能少於四個:一份土雞公煲,從雞肉的分量到價格都有明確規定,否則客人可以投訴:做菜用的醬油、味精、料酒,都是統一採購,甚至可以做到景區的食物比景區外還便宜。你想,在全國的旅遊景點,哪裏能見到這樣的景象。

4.去烏鎮真實的體驗

我買的聯票東柵和西柵(190元),分開買是250元,看着便宜了,其實這也是捆綁式明碼標價,我是第一次去不想錯過好的風景就買了連票,如果是再次去的遊客,買西柵就可以滿足體驗水鄉古鎮的美。

先從東柵開始逛,在檢票口出示了健康碼和身份證就進入景區,因爲疫情的原因景區人不多,看了一下東柵整體的地圖走向,順着左手邊開始往裏走,走在石板上,中間是河流,偶爾看到兩側古樓之間架了一座石橋,時不時的會有船伕划着木板船經過(可以花錢做景區的船觀光)。

因爲是一個人旅行,買了自拍杆,把古鎮和我用照片的形式定格在那個時刻,身處在古鎮水鄉心情很放鬆,有了一種穿越的感覺,當時的內心是開心的,有“勇氣”的拿出自拍杆拍了自己和古鎮的合影,美美噠!

簡單的喫完中飯(肯德基),下午的時間是留給西柵的,做350公交到西柵,進門就看到戲劇院坐落在小河邊,這就是我聽過很多遍、那麼傳奇的戲劇院,終於見到了。

劇院用石塊和木船板打造而成,姚仁喜用這兩種材料讓戲劇院和烏鎮這種徽式建築相融合。戲劇院旁邊的館是木心美術館,裏面展示了木心和當代藝術家的美術作品。

西柵的景點相比東柵很多,通過走的更多的步數就可以看出,西柵的夜景很美,隨着夜幕的降臨,到晚上六點後,古鎮的燈籠亮起,燈光照應在水面,色彩鮮豔多樣,江南水鄉夜色美景盡收眼底。

當天走了3萬多步,靠腳丈量了西柵,旅行就是去一個陌生的地方,走不一樣得路,消化掉日常中的“習以爲常的場景”,來烏鎮就對了,你會體驗到烏鎮的“假”,讓你暫時忘掉煩惱,體驗到“陌生”的幸福感。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