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下看戏

新搭的戏台,搭在池塘上面,池塘前是一大片平坦的水泥地,平时这块空地是用来晒谷的,今晚成了戏场。那戏台是用粗大的竹子搭建而成,用专用布料严实地围成了一个独立空间,再用布帘分割成后台、前台和侧面。前台是演员们表演的场地,后台是演员们化妆、换装等的活动场所,右侧面却是演出乐队的场所,从台下望上右侧的后台,只望到一台扬琴,垂下来的布帘遮住了一大半,让人望不到表演者的脸庞,随着演奏者手一扬一挥间,悠扬的音乐源源不断地流出。哦,那洪亮些的音乐来自于锣鼓与铙钹,没想到锣鼓、铙钹与扬琴也能这么合拍。随着锣鼓、铙钹的响起,人们纷纷从家里赶来,台下看戏的人渐渐多了。

有一米高的戏台,让台下坐着的观众有种仰望戏台的感觉。台上,一层层的布帘,有红色的、深绿色的。台下,观众席的上空,许许多多的小彩旗随风飘扬。经用心装扮过的戏场,这里的一切看起来,弥漫着一股喜气,一派生机。整个戏台内外灯火通明,亮如白昼。随着锣鼓、铙钹的响起,那排排椅子渐渐坐了人。沉寂已久的乡下,因这场戏变得热闹非凡。

音乐起,台上的演员和着乐曲,水袖起落间已成一段戏;就着曲调,随口而出的戏文,轻易间成就一段妙曲。今晚演的是白字戏《钱文龙中元》,听着熟悉的方言,一下子就拉近了距离,听着亲切的方言,经演员的口中所唱、所念后变得曼妙,觉得这里的一切真奇妙。据说,白字戏是海丰县的传统戏剧,历史悠久。白字戏是结合当地方言的民间艺术,记载着历代海陆丰乡民的生活方式与文化思维模式,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2006年,白字戏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今晚,我们在这里感受白字戏这项国家级的文化遗产,今晚注定是个难忘的夜晚。

台上的背景,月亮又圆又大又明净,江水被灯光一照更是波光粼粼,江边的小草青翠可人,这些背景活灵活现,让人惊叹。驻足看了一会儿,妯娌说,没想到,如今乡下的戏剧档次也高了。你看,演员们声情并茂,唱功了得,那戏服件件都是崭新的,舞台的背景特别新颖,最特别的还是那电子字幕。是呀,有了这电子字幕让不常看戏的人们更能了解戏本的内容,更能轻易地融入到戏中。今日所见,让我们明白到,随着社会的发展,也让本地的戏曲跟着与时俱进,有着一些可喜的变化。

看着,台下一排排原本空着的椅子,此时此刻,都坐满了人,晚到的人们,或站或蹲,见到这样的场景,颇意外。曾经以为,这样的老戏,只有长者,才喜欢看,总以为这样的老戏,演员的衣服残旧,装备落后。原来,在我们意识中有一些偏见存在。

今晚的观众,男女老幼,无论是否有座位,都认真的听着曲,专注地盯着台上的表演。唯有两岁的小儿,见到这样的场景,兴奋异常,不断穿梭于各排椅子间,他跑我追,被捉到了,他那爽脆开怀的笑声响彻全场。抱着他,又挣扎着要下去,脚一踩地又立即跑开。见人追着,他更开心,就这样乐此不疲,嬉戏其间。场中刚好有一空位,又一次抱着他,坐在椅子上看戏,此时,台上的戏已转为武戏,几人在台上一来一往比着招式,踩着鼓点声,各自进入扮演的角色,场面紧张又热烈。小儿立刻安静下来,像个小戏迷,专注地盯着台上。因太靠近音响,那锣鼓声音特别洪亮、刺耳。而这一切,却影响不到小儿。他这样的表现,令我意外。让我想起,孩提时的我。

孩提时,我也是忠实的小戏迷。大姐的夫家在霞埔,在当年霞埔是有钱的大乡里,经常做戏。每次做戏,大姐必叫我去。因此,每晚台下人山人海的观众中必定有我,每次台上一出精彩的武戏,一句美妙的戏文,引得台下掌声、喝彩声阵阵,台上台下一样的热闹非凡。我不知当时的我是否看得懂台上所演的戏文,但每次的掌声、喝彩声我总没落下,或许,是那种欢乐、热烈的氛围感染着我。那些年,每晚必看到困得快睡着才肯回,印象中,走在回家的路上是半眯着眼睛,打着盹,至今还记得,是在那样的状态下走路回家的。

或许,戏曲的魅力是无穷的,也是经久不衰的,一接触就轻易地抓住了观众的心。曾经的我,如今的小儿,今晚许许多多男女老幼的观众,就是最好的例子。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