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家庭不是幸福家庭的“标配”

提起“原生家庭”,总是让人心生一震:似乎原生家庭就决定了一个人的成长或成败。

通常我们会想到的那句:

幸运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然而此时,我脑子里闪现更多是近年来热播的几个剧,里面无不是各式各样的原生家庭,却依然未必让孩子拥有一个美好的童年。

《欢乐颂》里貌美如花的樊胜美,出生在重男轻女的贫寒家庭,父母的不公让她耿耿于怀,工作后被兄长拖累,赚来的钱全填了家里的无底洞。讲义气、好帮忙,一心想嫁个金龟婿一劳永逸。直到屡屡挫败后终明白只有自立自强才能真正改变自己的人生命运。

《都挺好》里的苏明玉,从小不受家人待见,生长在家庭边缘,在孤独扭曲的环境中长大成人,性情格外刚强,自尊心和自卑感双重矛盾对立的性格,直至成年都过得压抑不快乐。

《以家人之名》中三个没有血缘关系、在原生家庭遭遇过不同伤害的孩子,机缘巧合下组合在一起成为了兄妹,在李海潮的温暖呵护下共建了一个新的大家庭。因为有爱、相互扶持,他们共同面对生活中各种困难,走出了过去的阴影,也让彼此成为更好的自己。

这些俨然告诉我们:原生家庭固然很重要,会影响我们的性格形成、对世界的认知和价值观。可是并非每一个原生家庭都能让每一个人拥有健康幸福的童年,以对抗变化无常的世界。

有时候,过高期待于“原生家庭”这一躯壳里,未必可以获得更舒坦豁达的人生。

关于“原生家庭”的诸多利弊在很多文章里已经赘述不少,本文却想谈一谈其他:我们必然要努力构建温暖和谐的原生家庭,却不过于依附它,毕竟“能治愈一生的童年”从来都不仅仅是所谓的“原生家庭”。

1、

健康快乐的童年不一定成长于原生家庭。

正如我们所看到的一样,很多父母健在的原生家庭里父亲暴躁,母亲焦虑,兄弟姐妹之间不和睦,迂腐、冷漠充斥在整个家庭氛围里。

这样的原生家庭无疑对于一个孩子是黑暗的,它会间接令孩子成为父母的影子,重蹈着不幸的因子。

你所憎恶的父母的样子,就是你现在的样子”——没错,我们没法否认自己在潜移默化中变成了子最不想要的模样,这就是不幸的原生家庭带给我们的一生折射。

2

原生家庭不是幸福家庭的标配。

原生家庭本是一个社会学概念,是指儿女还未成年,仍与亲生父母生活在一起的家庭。意味着原生家庭是自己出生和成长的家庭。

相对应的是新生家庭或单亲家庭。

一个家庭的“健康和幸福”不取决于是否原生,却取决着是否真正的呈现出有爱、和谐、快乐的家庭氛围。

我们常常为了挽救一段情感破碎的婚姻最振振有词的理由便是:为了孩子,为了孩子拥有一个完整的原生家庭。

殊不知深陷水深火热中的父母们自己都无法救赎的那刻,又如何有能力给予孩子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这个“原生家庭”像一道枷锁,捆住了无奈无助的自己,更埋葬了孩子的快乐童年。

与其在“苟延残喘”的破碎婚姻里延续“原生家庭”,还不如重新出发,给孩子营造全新的充满爱和豁达的新生活。

这个新生活可以是单身家庭,亦或新生家庭。我们常常高估了自己的忍耐能力,而低估了孩子的理解和承受能力。其实对于婚姻的改变,许许多多孩子都能接受父母辈更快乐幸福的选择;也更能接受令自己更轻松的家庭氛围。

所以真正的幸福标配不是“原生家庭”,而是纯粹的健康、阳光、快乐。

3

学会自我成长、自我调节才能真正获得对抗一切世界变化的能力。

当然,所有的家庭都不能帮助自己一生无忧,最重要的还是倚靠自己的自我成长和自我调节。

“自我适应能力”的培养才能终其一生,助力自己不断适应残酷、现实的万千变化。

希望我们每个人都心有阳光:不怨天尤人,亦不自惭形秽。无论身处何处、境况如何,都能坦然、豁达、一路向前。

我是小洲,解读你身边的情感困惑。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