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暴力溝通第一章聚焦


第一章閱讀思考

關於《非暴力溝通》第一章“讓愛融入生活”
1.作者提到非暴力溝通來自他對兩個問題的思考。請問是哪兩個問題?
2.非暴力溝通又被稱爲什麼?有的人認爲非暴
力溝通與自己無關,因爲他們不認爲自己有暴力的語言。請問作者如何解釋“非暴力”一詞
在非暴力溝通中的含義?
3.什麼是非暴力溝通的目的?
4作者說非暴力溝通不只是“溝通方式”他指的是什麼?
5.藉助非暴力溝通的四個要素誠實地表達自己是非暴力溝通的一個方面,非暴力溝通的另一方面是什麼?

當我們理解驅動自己與他人行爲背後的需時,我們便沒有敵人。--馬歇爾.盧森堡
再一次讀這本書,在譯者序中,我讀到了引起我思考的這樣兩句話:

使用暴力的人,其實是因爲他們內心的寧靜遭到了破壞,所以他們纔會用暴力的方式維護或尋求心靈的平和。

對此深有感觸的是,我們在按照非暴力溝通的方式查看日常有衝突的對話時,幾乎每句話都帶有暴力傾向而被“打斷”拿出來分析,以至於大家感慨,都不會說話了!
聯繫到最近的一次家庭衝突事件,關係的另一方,非常的氣憤,到了拍桌子、砸東西的狀態,只是因爲我計劃要離開家去遠行嗎。
大家的分析結果是,因爲對方的需要沒有得到滿足的情況下,不可能滿足我的需要。
第二句:人們常說,“愛能使心靈的創傷痊癒”,我深信,愛的能力取決於審美能力。
反問我自己有愛的能力嗎?能看到生活中的美好嗎?
接下來認真閱讀第一章,回答聚焦的問題。

非暴力生活

這是我閱讀到的另外一個概念。不管是怎樣的修煉,都是爲了生活在非暴力的環境中,纔有可能有心情去欣賞美、創造美,內心深處纔是平靜的。
非暴力生活的關鍵是:感激生活的賜予,而不是貪心。
我問自己,生活賜予了我什麼?
賜予我生命,讓我生活在這個美好的世界,而且生活在和平年代;
賜予我接受教育的機會,讓我離開農村到城市生活,讓我有幸進入一個不斷成長的行業;
賜予我愛的能力,讓我組建了自己的小家庭,有了人人羨慕的婚姻、孩子;
賜予我學習能力,讓我不斷地刷新認知,越來越靠近真實的自我;
.....
我的心中是不是充滿了感激,我在貪心什麼?
貪心得到更多的收入,實現財富自由,有更多的時間幹自己想幹的事情。
那,什麼叫做“更多的收入”--最起碼可以支付得起我退休後的日常支出,看病的費用,老得動不了時的護理費用等等,這種貪婪來自於對未來自己老去的恐懼,但這不是事實。雖然我不可能預知自己的生死,但我可以選擇體面的死去。
至於實現財富自由,不再爲錢發愁,最好的方式就是通過投資,而使得自己有被動收入,被動收入超過自己的日常支出,就會進入“快車道”?那時候我要做什麼?
什麼是自己要乾的事,喜歡乾的事?
分析一天中的所讀、所思、所做,假設已經實現了財富自由,自己要幹什麼有意義的事?
旅遊,這是享受,是一種貪心。我內心的聲音是,我要去詩和遠方,我要通過遊歷增長見識,現在每年有帶薪休假,我可以去想去的地方嗎?不一定。同時這是我要乾的有意義的事嗎?好像也不是,只是爲了長見識,有談資,見世面?談資、見識可以通過各種學習獲得,只是需要時間和金錢。見世面是爲了什麼?體驗,體驗不一樣的東西,說到底還是好奇心沒有得到滿足,爲了更多的體驗。
幫助別人。好像是一件高尚而有意義的事情。但怎麼幫助別人,用何種方式?別人需要你的幫助嗎?自己有什麼資格來幫助別人?我即使像是“西虹市首富”裏的主角,又能幫到誰?幫到多少人?
從所思所想中找不到答案,從所讀中找答案,自己關注什麼,就會讀這方面的書。前幾年我在讀管理學方面的書籍知識,期望在企業管理中實踐,但總是沒有機會,財富自由後,自己去辦一家企業,高科技企業還是有關民族前途命運的實業?我瞭解多少?做了哪些儲備?企業管理不是我的期望,這個價值只在於企業是自己的,通過企業幫助別人,我起步的可能性都很低,所以只能說是一種妄念,僅僅是在準備自己做管理工作的時候遊刃有餘。這只是謀生手段的需要,不是我的理想。
最近在讀心理學的書,聽類似的課程,讓自己對自己有一個客觀的認識,不再生出各種妄想,找到內心的平靜和力量。這樣做的目的很明確就是爲了自己,這是愛自己的一種方法。
自己修煉的好了,按照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路徑來看,我還在起點處,這是多麼令人“沮喪”的事實。但這一切真的是我的目標路徑嗎?作爲普通人,這也許就是最大的妄念,是真正的“貪”。
回頭看看自己的所做,每天上班、讀書寫文章、學習計算機知識,學習財務知識,爲了賺錢實現財富自由。輪迴過來,是因爲貧窮限制了自己的想象?
如何追夢,做一個合格的追夢人?
無夢如何追?是因爲最近思考人生太多嗎?
作爲一個已經擁有了很多的人,思考自己的離開會給世界留下什麼?會留下空缺嗎?除了身體,還會有什麼缺口?
夢想中的世界是怎樣的?書中說“讓夢想中的世界通過我們的轉變得以實現”,自己是一切的根源,如果沒有這些妄念和貪慾,就可以過上非暴力的生活。
非暴力不是讓人變得溫順或聽話,主張積極進取而非消極無爲。
非暴力意味着讓愛融入生活。

帶着問題閱讀

語言是窗戶,否則它們是牆。
語言使人類文明得以發展和延續,但往往因爲這個溝通工具使用不當而造成衝突。
爲什麼我們在生活中難以體會到愛,兩個相愛的人都會互相傷害,形成“相愛相殺”的局面?
作者開宗明義提出:人天生熱愛生命,樂於互助。
從我所擁有的來看,第一是生命,是對自己能夠活在這個世界的感激,沒有生命,無法體驗。
我在財富自由後有一個想法就是幫助別人,讓大家生活的更好,讓這個世界更美好,可以看到“樂於互助”這個天性在我的身上體現的“淋漓盡致”,那麼讓這個世界變得更美好,豈不是人人都有的目標。
重要的是“互助”,互相幫助,而不是“我去幫助ta”,在社會上生存,我是“社會人”,我的生存靠別人“幫助”,否則我可能既沒有喫的、喝的,也沒有住的。那我幫助別人,豈非理所當然。我現在的工作,也在讓其他人的生活更美好,我在創造美。
思考的兩個問題:一是人們如此依賴,如此相愛爲什麼過不好這一生,爲什麼有“相愛相殺”的局面出現?二是爲什麼有些人即使在充滿敵意的環境中,也能心存愛意。
尤其是後一個問題,是什麼賦予我們力量,在最惡劣的情況下,也能關愛生命?散發出人性的關輝?比如疫情之下逆行的醫護工作者,比如保家衛國不怕犧牲的戰士們。
我將這兩個問題歸結爲,相愛相殺的問題和慈悲憐憫愛、勇氣的生長地(發源地)問題。
在物慾橫流,一地雞毛的生活中,如何可以做到“依然一片柔情”?
我們人人不想生活在暴力中,但我們往往製造了語言的暴力。語言及表達方式,甚至行爲和態度,都會對別人和這個世界產生影響。我們的語言常常引發自己和他人的痛苦,而自己毫無覺察。又一次在早晨的刻意練習中,自己認爲很平常的話被夥伴打斷,分析出話語中的暴力。
這就是第二個問題的答案,盧森堡博士把他發現的非暴力溝通,也叫做“愛的語言”。NVC是非暴力溝通的縮寫,非暴力溝通就是用愛的語言來溝通,在溝通的過程中讓愛流動到對方身上,而不是通過語言,在關係雙方之間豎起一道牆。
在“非暴力”這三個字的理解上,甘地的非暴力原則來源於非暴力不合作運動,暴力分爲“身體的暴力”和“隱蔽的暴力”,“非暴力”不是今天用了,明天就可以拋棄的權宜之計,“非暴力”意味着讓愛回到自己身上,讓愛融入生活。
非暴力讓我們即使生處逆境,也能樂於互助。
非暴力溝通的目的是:提醒我們藉助已有的知識,讓愛融入生活。
“已有的知識”是我學習了語文數學英語物理化學生物地理歷史政治繪畫體育,這些學校教育?
知道了1+1,知道了對人有禮貌,知道了飯前便後要洗手,這些在幼兒園已經養成的習慣?而我小時候在農村沒有上過幼兒園,我也知道了這些知識。
不記得哪位偉人說過,知識就是在經過了若干年教育之後,還記得並應用在生活的那些東西。
我現在的知識包括:
水會往低處流,這類的常識?
房間不打掃,就會落滿灰塵。
北方冬天冷,南方冬天熱。北方冬天有暖氣,南方人們也穿棉衣。
生了病就該去醫院,心病還要心藥醫。
掃把不掃,灰塵不會自己跑掉。不搬開沙發,你永遠不知道後面有多少塵土。
我住在樓上,出門可以坐電梯也可以走下去。
坐車要付錢。出門要帶着手機,因爲我要用電子方式付款。
要想在哪個方面有所成就,就要將注意力放在那個地方,這是我學習時間的朋友學到的,知道了定投,知道要增加投資的知識,纔有可能做好投資這件事。
但這些知識,能夠幫助我們更好的溝通,讓愛融入生活嗎?
顯然不能。
非暴力溝通指導我們轉變談話和聆聽的方式。
怎麼改變?
不是按照潛意識去反應(需要大量練習,形成習慣),而是明瞭自己的觀察、感受和願望,從而“有意識的使用語言”。-->選擇在起作用。有意識的選擇使用自己的注意力纔會真正的“看到”“聽到”。
在覺知之後,既能夠誠實、清晰的表達自己,又能夠尊重與傾聽他人。
第四個問題的答案是,雖然非暴力溝通是一種“溝通方式”,但它更是“持續不斷的提醒”,專注於溝通的方向,人生追求的方向,溝通不是爲了理解嗎?理解不是必須在情緒的流動基礎上嗎?非暴力溝通提醒我們要有愛的流動,要發生心靈的連接。
爲了彼此樂於互助,我們有必要專注非暴力溝通的四要素:觀察、感受、需要、請求。藉助非暴力溝通四要素誠實的表達自己只是一個方面,另外一個方面是藉助四要素來關切的傾聽,理解對方的感受、需要,照顧到雙方的需要和情緒,纔有可能真正的幫助別人。
總之,非暴力溝通的第一章告訴我們,非暴力溝通不僅是溝通方式,而且是一種提醒,持續不斷的提醒我們要專注於“彼此的需要”,它鼓勵傾聽、培育尊重和愛、使我們情義相通,從此世上再無“事與願違”。
裏面的案例,都是關於溝通四要素的覺察,值得我們一讀再讀。
如果20分鐘聽到的都是指責和抱怨,我能通過傾聽了解對方的需要和感受嗎?有時候對着陌生人可以做到,對自己的親人卻做不到,爲什麼?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