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鐘》:張藝謀,還是那個張藝謀

反覆叫停,刪刪改改後,《一秒鐘》終於得以在電影院上映。

張藝謀是個很擅長拍漫天黃沙的人。無論是作爲攝影師拍攝的陳凱歌導演的《黃土地》,還是翻越土坡追討正義的《秋菊打官司》,張藝謀總能把那片土地上最不起眼的人,最不值得一提的生活講述的栩栩如生。

生活在大時代下的小人物,他們用自己的全部生命去填滿歷史的車軸,推動了時代發展,社會變遷。可他們的喜怒哀樂,又有多少人在乎呢。

張九聲,他算不上一位合格的父親。

“遭人整”後成爲勞改犯,拋妻棄子,那時他的女兒只有八歲。

父愛的缺失原本就會造成人格上的喪失,更何況是那個流言蜚語和周遭人的眼光足以壓垮一個人的時代。

妻子改嫁,女兒不認他,因爲他成了“壞分子”,她們害怕受到牽連。那個是沒有人情味的時代,沒有人在乎人的品質這個根本條件,即便他可能是被誣陷,但高帽一旦扣下來就難以輕易摘去。人人口口相傳的是他的成分和背景。

官大一級的一句好言就能輕易改變結果,家裏政治關係的捎帶就能高人一頭。“人民當家做主”的社會,講究的就是這樣的公平正義。

所以張九聲的女兒,一個原本無辜的人的短暫的一生受到了翻天覆地的影響。爲了能減少父親的錯誤給自己帶來的影響,14歲的女孩爭當勞動標兵。就像張九聲說的,才14歲,和大人爭什麼扛面袋。

可這是她想的嘛?她肩上的重量不止是一袋面,而是她的將被怎麼定義。

那時候一杆子真的能打死全部。

勞改犯父親的名號對女孩的影響,不僅是人前擡不起頭的羞愧,還有可能記錄在檔案的,刻在骨子裏的低人一等。

沒有人在乎張九聲勞改的真實原因。因爲他是勞改犯,所以他做什麼都是錯的;因爲他是勞改犯,他的家人也肯定不是好東西。

電影最後的重逢是補拍,也刪減了張九聲女兒爲了表現衝上去第一個扛面袋但被沒停穩的卡車撞死的場景。

那是個能被一袋子面壓死的時代啊。

範電影,他也算不上一位合格的父親。

你猜他兒子誤食清洗液發高燒時,他在幹嘛。我猜他在放電影。

我們從不承認官僚主義對我們社會的影響,因爲它就像是基因一樣刻在了我們的身體裏。

他只是個電影放映員,卻能動員一整個分場的人,得到所有人的尊重。和今日對比,電影院的工作成爲服務行業,秉持着觀衆是消費者,是上帝的理論。哪還會有那幅光景。

不能一概而論的是,那時我們的文化生活極其匱乏,我們得不到外界先進的信息,無法享受國外的娛樂活動,我們把自己封閉在一個矩形的框中,逾越半步就是反動;一點與正統思想相左的看法,都是性質惡劣的反動言論。閉塞的人們那時唯一的盼望就是那一塊幕布上的黑白故事了。

所以範電影說得上“娛樂領域的巨頭”。大家討好他。爲了一個好位置,大家給他塞瓜子花生,連油辣子都會多給一勺,我們骨子裏那股諂媚權貴的勁和我們的文化一樣,就這麼幾千年的傳承了。

範電影亦是如此。他渴望名利卻畏懼階級,不敢當面剛只能背地裏抹黑。楊河是場長的弟弟,因此即使是他兒子弄壞的片子,他也能黑白顛倒的怪罪楊河,並不是說楊河沒有錯誤,但最大的原因卻絕不是他。

在這一方面,範電影看似是個好父親。爲癡傻的兒子推卸了錯誤,卻動員全場人爲他兒子的錯誤買單。

範電影的人設異常的接地氣。無論是被人吹捧後那股子自大勁,還是張九聲拿刀威脅後的慫樣,亦或是偷偷聯繫保衛科抓張九聲後,邀功希望能和上級說好話保住他放映員的位置,他已經超越了小人物的設定。

他有自私自利的一面,卻也有偷偷剪下那一秒鐘塞給張九聲的柔情一面。

人都是這樣,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告訴我們世間並無絕對的好壞,任何定義判斷都來自於相較而言。因此我們每個人都是擁有多面的複合體,亦正亦邪原本就是人本來的模樣,沒有必要因爲一個人偶爾展現出來的善意就斷言他是個好人,也不需要因爲一個人的一個錯誤而去全盤否定他。

就像張九聲,你無法判定他是個好人還是壞人,只能嘆息的是,那是一句話能定性一個人的時代啊。

我們現在看到的成品在一定程度上是有遺憾的。一些無法提及的事情,就像那兩片丟失的膠片一樣,永遠被埋在了厚重的黃沙之下。

張九齡女兒的一輩子,最終被濃縮在了一秒鐘一閃而過的鏡頭之內。

歷史亦是如此。

過去發生的事情,總是被一筆帶過,那些漫長歲月到我們現在,早已被簡略的化成一句話。無數人曾經鮮活的一輩子,最終只變成了一個時代的縮影。沒有人能被永遠銘記,可總有人在被不斷淡忘。

張藝謀在後記裏曾說“現在很多年輕的電影從業者甚至不認識膠片”。這甚至和電影本身的理念相沖突,因爲它本身就是膠片的藝術。只是隨着社會的進步,科技的發展,膠片被逐漸的淘汰,最終消失在了人們的視野。

我們失去的不只是膠片而已。《一秒鐘》中大段的留白,沉默的窒息是無聲的吶喊。張九齡和劉閨女不斷地奔跑,他們企圖逃離枷鎖,可卻始終走不出滿天飛沙。

不去責怪那個十年的對錯,但它的影響是不言而喻的。人口大國卻不能文化立國,可悲的是直到今天,那還是一個不能說的祕密。

而聚焦在電影上,在某一方面也是情感交互的傳遞。很感激發展到今天,電影不再是一種強制性輸出理念觀點的工具,而成爲了能夠體現人文情懷,引起共情共鳴的藝術。

思想永遠沒有對錯,每一種觀點都有它存在的價值和意義,討論只是爲了能以更好的方式傳達,而不是爲了遏制不同的想法。

張藝謀還是那個張藝謀,即便劇情主線簡單,但以小見大,將處於那個時代的所有狀態融合在幾個有“缺憾”的主角身上;用大篇章的沉默去引領觀衆去主動思考。“短不過一秒鐘,長不過一輩子”,可大多數人的一輩子也找不到一個高光的一秒鐘。

你我皆是芸芸衆生,我們的一秒鐘,一輩子,又有誰在乎呢?比起張藝謀的“小人物”,我們纔是歷史塵埃中最微小的一粒。

我們在碌碌無爲中走完這段平庸的旅途,百年之後,沒有人記得我們曾經存在過。

其實一秒鐘不短,無數拼接的一秒鐘足以構成一個人豐富多彩的一生;一輩子也不長,彈指一揮間,你甚至來不及做到不留遺憾。只有當下的現在,是你可以切身體驗、感受的。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