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代人的读书观

     

    等到上小学能看课外书的时候,我便迷上了很多读课外书,不过那时候的确没有什么适合我看的课外书。但是家里有很多书迷,父亲是50年代的高小毕业,虽然没有上初中,但是在村里也算个小秀才,他特别喜欢看评书,那时候主要是《杨家将》、《呼杨和兵》、《小五虎征西》、《锁五龙》、《明英烈》等等,大哥姐姐也是书迷,他们看的当时流行的小说,或者《大众电影》《故事会》等杂志。

      在父亲心目中,学生就要好好学习,看这些书会耽误学习的。可实际上,那时候的小学,除了课本,顶多老师布置点作业,没什么辅导材料,也就没有什么课业负担,所以课外书就是我最重要的爱好了。没有书看,我就偷着看父亲看的书。而父亲为了不让我看到他看的书,他看完之后放在席子底下、放在枕头底下等等找不到的地方。但是当他出去上地干活的时候,回家做完作业的我就把它们翻出来,津津有味的看。看的时候又怕父亲突然发现,就在房间的里间里边,在光线很暗的地方,偷偷的看,有时候上面放着作业本。而这个里间光线是很暗的,那还是旧式的窗櫺,窗櫺外边用塑料纸或报纸蒙着。这样的情况,里边可想而知了。长期在这样的地方入迷的看书,我的眼睛从小学四年级就近视了。说真的,小学就那点东西,还是很容易学的,根本不用怎么努力,我虽然不算学霸,但是的确没有什么用心,学习成绩还是不错的。

      农忙可以帮父母干农活,如果不是农忙的时候,那么看书成了我最爱做的事了。看这些书并没有怎么影响我升学,一路走来,小学读评书,初中读武侠,曾经为了和同学抢一本金庸的武侠小说满校园里跑。高三了,寒假里补课,还不忘把书放在桌洞偷看,那是一套《平凡的世界》。

     

    有了这样的经历,在我对待自己孩子读书的问题上,就开明多了。在我有了儿子之后,到了可以看书的龄,我便买了很多课外书给他看,从幼儿园看《幼儿画报》,到后来的《皮皮鲁》系列,《汤姆索亚历险记》、《昆虫记》、高尔基自传三部曲等等等等。他在完成作业之后,我便和他一起看、给他讲,晚上也总是被缠着讲几个故事后肯睡觉。后来大一点了,他自己看,经常和我一起逛书店,遇到喜欢的便让我给买下。读书这习惯就是孩子那时候形成的。

    再大一点,他要读金庸的武侠小说,我干脆买了一整套30多本。但是给他提了个条件,只有在他做完作业之后才能看。

   

    就这样,他的小学初中,没少看课外书,有时候回老家也带着书看,父亲见了十分不解,虽然唠叨,毕竟管不了了。等到高中了,需要看高端一点的书了。在高二的时候给买了一套《平凡的世界》让他读。这个年龄,读这本书应该对他三观的形成有所帮助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