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疏离(2020-12-1)

今天开始正式把自己的写作习惯养起来了,非常感谢咏哥提供的平台❤️

上班的路上,听书《内在动机:自主掌控人生的力量》。里面讲了一个给我非常警醒的一个词“疏离”,这个词陌生了些,但实际上这种状态我们其实一点也不会陌生。就是一直被*****,而自己没有主动性。


比如我们买课程学习,被组长被老师一直催促去学习,明明知道这个重要但就是不好好的去学,那我们就是属于疏离的状态,因为被外部的环境或者他人逼迫着向前;比如孩子不喜欢学英语,但你跟孩子说,学完英语就可以看动画片了,孩子一定规矩的去学习,但什么也没学进去,这就是一种疏离。


如果出现了疏离的状态,不要试着改正它,因为每一种状态的产生都是有原因存在的。


我们应该先去接纳它的存在。我目前就是属于接纳自己的一个状态,因为知道讲师特训营很重要,但是就是学习的不够好,有些吃力,而且执行力非常差。这些我自己察觉的到,也认识到了。


梳理状态的出现,一定是在提醒着什么。


是不是自己其实并没有认识到这样的重要性呢?为什么自己不可以全身心的投入呢?脑海里出现的杂念,究竟是在担心什么?才会让自己的情绪不断出来“干扰”?这些问题时刻都在我的脑海围绕着,以至于我11月的听书内容大多和探索自己有很大的关系。通过书籍来寻找自己疏离的原因。


疏离的解决方案是找到那个意义感而不是金钱感。


是什么定义了你现在所做的事情?是不是经常去衡量自己做的这件事究竟可以转换多少金钱价值?能给自己带来了什么名誉?


对号入座,我还真的是这样的。一直在想着我写的东西可以给我带来多少好处?我画的画可以让我链接到什么样的大咖然后自己是不是就特别的有名气了?线上的课程是不是也做的起来了?


就是各种杂念让自己根本无法沉浸其中,明明目标是清晰的但是却不能得到很好的执行,因为自己把自己的心思戴上手镣脚镣,每一步都带着沉重感,揹负太多的重量,心思也就乱了。


因为内心的声音一直在问,我反而沉浸在寻找答案上。


写到这里我自己发现一个特别有意思的现象,就是我这段时间其实有另外的沉浸阶段,就是不断的在寻找内心的答案,不停的探索,找周围的人聊天、跟老师请教、看书、看励志的电影,虽然我并不知道这么做的目的,能给自己带来什么,但因为好奇心,我一直沉浸其中。


如果我通过探索自己找到了解决办法,这样还可以总结出来,让看到的伙伴也可以得到释怀。


这就是咏哥说的,不同情绪背后都有它的价值所在!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