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边界:奋斗的意义所在


文 | 秋棠


“上海男人会做饭”,一个曾经在全国广为流传的段子,很快湮没在新时代的浪潮中,现在,男人会做饭早已不再是什么新闻了。在2020观视频网-年终答案的视频中,演讲者马前卒(任冲昊、督工)用工业化中女性获得工作岗位的可能性与上海独特而领先的工业化进程来解释,深刻地揭示了在初始工业化时劳动对性别的歧视以及工业化已经进行到一定程度时对性别选择的平等。

一个平常的现象背后,有着差异发展带来的深刻的政治、经济背景,当然,这也是今天我们观察女权问题的一个很好的出发点,但督工没有谈女权,而是讨论了在工业化进程中的文化现象,或者说,在差异发展的农业社会与工业社会之间,那道等待跨越的边界,一个近似划分两个悬殊世界的鸿沟。

于是跨越这道鸿沟,成了上一代人的信仰所在,从农村到部分工业化了的城乡结合区,再到已经完成工业化的北上广深,人们的生活似乎永远有一个奔头,那即是只要跨越了边界,就是值得期待的更美好的生活。

与之相对应的,是文化与文学作品的展示,他举了两个例子:一是路遥的《平凡的人生》中,那些年轻人如果越过边界,进入工业化的城市,这便是最好的时代;如果跨不过,在见识过社会的残酷之后,就退回农业社会,因此这也是最坏的时代,最好的和最坏的交织,也就成了伟大的艺术。(PS:写到这里想起湖南卫视变形计节目,那里的农村孩子被迫经历这样的痛苦)

第二他以金庸武侠小说为例,其中侠客靠修炼武功就可以出人头地,或者依靠从小的门派努力来跨越边界,本质上也是一种跨过农业社会的窠臼,进入隐含的工业文明文化,因此会在上世纪的大陆风行。

跨越边界,便成了奋斗的意义所在,当我们回忆小时候,那时全国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我们始终坚信,将来我们一定会过上更好的生活。

而已经完成工业化的时代,人人只要愿意,都可以找到工作的时代,将进入一个内卷的文化惯性中,批判,颓废,放弃奋斗的目标,虽有高度的文化中心,却也是平行的生活准则。与之前看过一个观点类似:若在尧舜的时代,则人人都可成尧舜,因为帝王和普通百姓的生活享受几乎完全一致,禅让并不会损失什么特别的利益。

当时代的脚步持续向前,从前浪漫的情调与奢侈成为普通的生活,我们似乎变得冷漠,我们似乎拥有了永恒的幸福,再没有历尽千辛万苦跨越的动力,终至于连奋斗的幸福也失去。或许唯有借助于科幻作品中构建的更加美好的社会和生活,那足以调节眼下重重社会矛盾的崭新的世界,我们才能重拾对美好生活的信心和向往,推动社会滚滚向前发展,这便是后工业时代的文化使命所在。


附上原视频地址,视频中探讨了关于生育率、社会性抚养和内卷的几个问题,很有参考意义,建议一看:
https://weibo.com/tv/show/1034:4577088179470352?from=old_pc_videoshow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