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成長,到底在成長什麼?

part 1 個人成長,到底是什麼?
1年前,幾個喜歡心理學的小夥伴湊在一起,想要做一些和以往的工作內容不同的事情,於是,就有了我們的暖樹工作室。

而這個工作室,也是我們開始心理學創業的一個里程碑。

我們喜歡心理學,我們也學習心理學,最重要的是,我們在日常的生活中,通過心理學想通和走通了一些以往一直繞圈和糾結的事。

我們想過做媽媽陣營,也想過做青少年,還想過做兒童心理學,每一個分支,看起來差異很大,實質上,最後都落腳在了“個人成長”,於是,我們很篤定地把目標定位在“個人成長”的領域裏。

接下來,讓人一直無法準確回答的問題,就這樣出現了:

究竟什麼纔是個人成長?

作爲一家想要做個人成長的工作室,我們提供的個人成長究竟是什麼?我們的產品是體驗、是服務,是培訓,還是陪伴?

很長一段時間,對於這個叩問靈魂的問題,我們無法準確回答。

part 2 個人成長是目標?還是過程?

出於聚焦效應,近兩年,我喜歡看的幾個大V的文章,都無一例外地,提到,個人成長。

而“個人成長”的方式,也無外乎這樣幾種形式:有“線上培訓”的,有“線下成長小組”的,也有“線上課程+線下社羣”的;

而“個人成長”的內容也包羅萬象,有時間管理的,有財富增長的,有媽媽成長的,也有育兒陪伴的。。。。。。

而按照營銷的套路,每個課程都基本按照老師介紹+課程介紹+學員分享的三部曲逐一展示,而每個學成歸來的學員,也都破繭成蝶、獲得新生。

套路多了,不免自己也會深陷其中。

直到一次,我家先生問我,你學這些心理學的知識,最後是爲了獲得什麼?

我想都沒想,脫口而出——個人成長。

先生繼續問我,那你獲得了“個人成長”之後,然後呢?獲得了什麼?

然後?還有然後麼?這個問題,我從來沒有想過。。。。。。

思考半響,我說,“通過個人成長,最後,我希望的是更好的生活吧。”

“那什麼纔是更好的生活?”

這個問題,讓我陷入沉思。

我想,也許很多人跟我一樣,都把“個人成長”作爲了一個“目標”,而其實,“個人成長”只是一個管道,一種方式,一種路徑。

而各種培訓機構,成長小組的方式,並不是真的讓你學完了某個課程,就立馬脫胎換骨。而是,帶你進入了一個全新的領域,一個你以前從未看到過的景象,而神奇之處往往在於,這個景象的主人公就是你自己,你每天和這個自己在一起,你本來一直覺得自己是最瞭解自己的那個人,卻好像第一次看到了這個不一樣的自己,似曾相識,又好像有點陌生,找到那個還沒被家庭、被社會洗禮前的自己的本初,那個你之所以爲你的那個獨一無二的你的價值。

part 3 個人成長有意義麼?個人成長有價值麼?

有。

我覺得,它的意義遠遠不是參加完一次課程,而是提供了一種可能性,一種你把自己戴了多年,自己都已經忘記的眼鏡摘下來的過程,一種重新認識自己後,重新出發的過程。

而在這個過程中,你的生活仍將繼續,大部分的人仍然是在原來的崗位上,與相同的一批人相處,上面還是那個領導,身旁還是那個老公,孩子也還是那個孩子。只是,多了一種可能性,看你是否願意去看看這種可能性的背後,到底是什麼?

part 4 個人成長要成長多久?

如果你願意,每一分,每一秒,都是個人成長。

誰說養娃不是在個人成長,誰說工作不是個人成長,誰說相處不是個人成長,個人成長無時不在,只要先開啓那個願意去探探這個“可能性”的開關。

如果你願意,個人成長伴隨終身。

既然伴隨終身,有什麼好着急的呢?更好的生活,只不過是個僞命題。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