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说听戏

由于舞台重修的缘故,村里要唱上三天大戏。于是我们日日盼望剧团的到来。旿天上午,剧团终于来了,有八九十号人的样子,顿时把各个空着的房间占得满满的,校园里出现了少有的热闹景象。

  今天是第二天。现在外面正唱着戏,观众不多,但对于现如今的农村而言,这已经不少了。对于听戏,我是没有半点兴趣的,可能是因为我不喜欢吵闹的缘故。可於戏迷而言,这却是个盛会。无论白发苍苍老者,还是蓬头稚子,只要是戏迷,总能在最恰当时间抢到最佳的位置。在天寒地冻的晚上,没有任何可供取暖的院子里,每个人都是那么忘我的站立着。晚上的戏是六点半开始的,现在是九点,两个半小时的时间,不短了,可大家伙儿就那么直愣愣地站着,丝毫不感到疲倦。院子很大,观众不多,能够坚持下来的都是传统剧目的拥趸。每个人就那么直愣愣地站着,没有人大呼小叫,没有人坐立不安,也没有人随意的走动,更不要说来我的屋子里暖和暖和了。

  虽然我听不懂在唱什么,但隐约可以听到佘太君、八贤王之类的词汇,根据自己所掌握的知识,这场戏大概与杨家将有关,或许是《四郎探母》也不一定。但无论唱什么都是老的剧目,据我所知,但凡需搭台表演都会出现这些剧目,尽管如此,戏迷们依然百看不厌。比如昨晚唱的是《狸猫换太子》,故事大概我也了解,虽说了解到的途径也是童年时看过的《七侠五义》,但内容基本准确的。相比於戏曲,我更喜欢看书,更喜欢听或者看评书,更喜欢看史书。印象中,我为自己买的第一本大部头就是《杨家将》。可与戏迷们在一起,你是不能够与他们谈论历史的,他们会把戏曲与历史混为一谈,更要命的是,当你有不同意见时,他们立刻会与你变脸且相当严肃地与你争个面红耳赤。每每此时,我只有默然离开。

    真不敢相信,在我的同事之中,竟然也有戏迷。比如某位老先生,最喜欢的剧目便是《吴汉杀妻》。只要一谈论历史,他便要从《吴汉杀妻》开始说起,不但自己说的津津乐道,而且总喜欢找上两个听众。这个时候,你是不能走的,否则的话一定会被对方拽住袖子,摁在椅子上。我就不明白,他怎么能够将历史上可能完全不存在的事件说得那么煞有介事。有的时候,我甚至都搞不清楚,它究竟是在说戏曲本身,还是介绍历史。每每此时我只是坐在旁边,无可奈何地不住地点着头。他不知道,其实我们俩的观点大相径庭的。作为汉光武帝得天下的功臣,“云台二十八将”之一,我怎么会不了解?但我心中的历史人物与他心中的是不同的。所以,吴汉一定是真的,但杀妻的故事就说不清了。既然不确定的事,何必说得那么认真?当然,对於戏迷而言,他们看中的更有可能是故事本身所体现的“忠“和“义”的思想。毕竟对于他们而言,看戏不仅是它们童年少有的娱乐项目,更有可能是属于他们那个年代的特有的启蒙教育。

  但我却认为,这还不是真正的票友,真正的票友不会过分关注故事本身,他们更关注的是演员的唱腔与节奏、肢体动作的准确。我有个本家叔叔,他就是个戏迷,他一说起戏来,首先说的就是演员的唱腔,他会将不同演员的表演进行比较,甚至给予指正。情到真处,他甚至自己也能哼上那么完整的几段。我相信,如果给他扮上,他也许真敢在舞台走上那么几遭。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