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詩經裏的植物

文/舒舒

一直以來,都非常喜歡植物。

小時候,我整天呆在父親的藥鋪裏。父親給十里八鄉的人看病,抓藥,一個人忙裏忙外,根本顧不上管我。

當時,藥鋪裏除了那些各種奇奇怪怪的中藥,就是一個簡陋書架上放的幾十本醫書了,書都用厚白布包着皮,封面上都有父親的分類筆跡。

於是,無聊的我就翻起那些磚頭一樣的書來。只記得書裏都是些植物名字,最令我感興趣的是每一種植物都配有圖畫,如板藍根,車前草,白茅根,三七草,蒲公英,夏枯草······

父親說,鋪子裏那些草藥都是書中的那些植物,書裏面都描述了它們的形態,用法,使用價值等。

於是,從那時起,我就開始莫名的喜歡那些植物。有時,和小夥伴們去地裏割草,看見一些好看的野花野草,我總把它們挪移到家裏。當時,還記得夥伴們都笑話我,說啥都往家栽,在地裏不能看嗎?唉!她們哪裏懂得我心裏對植物的那份癡迷。

後來,讀到《詩經》,裏面有很多詩句都會提到某一種植物,小時候只覺得那些植物很美,卻根本不知道原來還被賦予了詩意,從此,對植物更加癡愛。

一首首詩讀下來,一行行記心裏,幾乎每一首,都能找到喜歡的植物,似乎還能嗅到草木的清香。

“參差荇菜”,“採葑採菲”,“籊籊竹竿”,“芃芃黍苗,“采采卷耳”······

如果結合《現代漢語詞典》以及前人註釋中的解釋,在《詩經》中真的可以學到很多的知識。特意把其中一些關於植物的知識整理了一下。

荇(xìng)菜(“參差荇菜,左右采之”,《周南.關雎》),陸璣是這樣描述的:“荇,名接餘。白莖,葉紫赤色,正圓、徑寸餘,浮在水上,根在水底,莖與水深淺等。大如釵股,上青下白,美白莖,以苦酒浸入,美可案酒。”

葛:葛藤。是一種蔓生纖維科植物,其皮可以製成纖維織布,現在叫做夏布。《周南.葛覃》:“葛之覃(qín)兮,施於中谷。”——葡萄藤兒長又長,蔓延到,谷中央。

卷耳:植物名,今名蒼耳,嫩苗可喫,也可藥用。《周南.卷耳》:“采采卷耳,不盈頃筐。”

樛(jiū)木:彎曲的樹枝。

葛藟(lěi):野葡萄,蔓生植物,形狀像葛。《周南.樛木》:“南有樛木,葛藟累之。”——南邊有樹彎彎,野葡萄藤攀緣。

芣(fú)苢(yǐ) :古書上指車前子。《周南.芣苢》:“采采芣苢,薄言採之。”

喬木:高聳的樹。《毛傳》:“南方之木美,喬,上竦也。”上竦則下少枝葉。 《周南.漢廣》:“南有喬木,不可休思。”

蕨:多年生草本植物,生在山野草地裏,根莖長,橫生地下,複葉,羽狀分裂,下面有繁殖器官,用孢子繁殖。嫩葉可食用,根莖可制澱粉。全株入藥。

薇:古書上之巢菜。山菜,亦名野豌豆苗。

《召南.草蟲》:“陟彼南山,言採其蕨。”“陟彼南山,言採其薇。”

《小雅.采薇》:“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蘩:白蒿。用來製造養蠶的工具“箔”,朱熹:“蘩所以生蠶。”

《召南.采蘩》:“於以采蘩?於沼於沚(zhǐ)。”

蘋:蕨類植物,生在水裏淺水中,莖橫生在泥中,質柔軟有分枝,葉有長柄,四片小葉生在葉柄頂端,到夏秋時,葉柄的下部生出小枝,枝上生子囊,裏面有孢子,也叫“田字草”。《召南.採蘋》:“於以採蘋,南澗之濱。”

唐棣:植物名,結實形如桃李,可食。《召南.何彼穠矣》,“何彼穠矣,唐棣之華。”華,花。

棘:酸棗樹,初發芽時心赤。《邶風.凱風》:“凱風自南,吹彼棘心。”

匏:葫蘆。古人常腰拴葫蘆以渡水。《邶風.匏有苦葉》:“匏有苦葉,濟有深涉。”葫蘆葉枯收葫蘆,濟水深深我來渡。

荼(tú):古書說的一種苦菜,另,茅草上的白花。如火如荼。

薺: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葉子羽狀分裂,裂片有缺刻,花白色。嫩葉可喫。全草入藥。《邶風.穀風》:“誰謂荼苦,其甘如薺。”

茨:蒺藜,亦名爬牆草。《鄘風.牆有茨》:“牆有茨,不可掃也。”

唐:女蘿,蔓生植物。也說“唐”通“棠”,指沙棠。

葑:古書指蕪(wú)菁。

蕪菁:塊根肉質,白色或紅色,扁球形或長形,葉子狹長,有大缺刻,花黃色,塊根可作蔬菜,塊根也叫“蔓菁”。

菲:蘿蔔。

《鄘風.桑中》:“爰採唐矣,沫之鄉矣。”“爰採葑矣,沫之東矣。”

《邶風.穀風》:“採葑採菲,無以下體。”

榛、慄:樹名。古人建國,在廟朝官府皆植名木,榛慄的果實可供祭祀。

椅:梧桐一類的樹,青色。

桐:梧桐。

梓(zǐ):楸一類的樹,似桐而葉小。

漆:漆樹。這四種樹,都是做琴瑟的好材料。

《鄘風.定之方中》:“樹之榛慄,椅桐梓漆。”

芃:芃芃,形容植物茂盛。《鄘風.載馳》:“我行其野,芃芃其麥。”

芄(wán)蘭:蔓生植物,亦名蘿藦(mò)。枝上結的莢子尖形,折斷有白汁,可食。《衛風.芄蘭》:“芄蘭之支,童子佩觽(xī)”。支,同枝。觽:一種裝飾品,樣子像芄蘭。

諼:萱草:葉子條狀披針形,花橙紅色,或黃紅色,也叫忘憂草、母親花。後人用“椿萱並茂”代稱父母雙全。《衛風.伯兮》:“焉得諼草,言樹之背”——哪裏找到忘憂草,找來種到後院中。

蓷(tuī):植物名,益母草,通常長在溼潤之處。《王風.中谷有蓷》:“中谷有蓷,暵其幹也。”——中谷長着益母草,天寒無雨草枯焦。

蕭:植物名,蒿類,有香氣,古人祭祀時用。

艾:植物名,艾葉可供藥和鍼灸用。朱熹《詩集傳》:“艾,蒿屬,幹之可炙,故採之。”《王風.采葛》:“彼採蕭兮”,“彼採艾兮”。

茹藘(lú):茜草。

茜草:多年生草本植物,根圓錐形,黃赤色,莖有倒生刺,葉子輪生,心臟形或長卵形,花冠黃色,果實球形,紅或黑,根可做紅色染料。

《紅樓夢》第二十八回是:“蔣玉菡情贈茜香羅 ,薛寶釵羞籠紅麝串。”古時有個茜香國,所贈之汗巾是茜香國女國王所貢之物,夏天繫着,肌膚生香,不生汗漬。色爲大紅。

《鄭風.東門之墠》:“東門之墠(shàn),茹藘在阪。”——東門郊外廣場大,土坡長着紅茜花。

莫:野菜名。陸璣:“莫,莖大如箸,赤節,節一葉,似柳葉,厚而長,有毛刺……始生,可以爲羹,又可生食。”

藚(xù):即澤瀉,藥名,亦可做菜。

《魏風.汾沮(jù)洳(rù)》:“言採其莫”,“言採其藚”。

樞:有刺的榆樹,亦名刺榆。

栲(kǎo):常綠喬木,木質堅密,皮可栲膠或染漁網。

杻(niǔ):亦名檍,梓一類的樹。胡承珙:“梓屬。大者可爲棺槨,小者可爲弓材。”

《唐風.山有樞》:“山有樞,隰有榆”,“山有栲,隰有杻”。

杕:孤生獨特的樣子。

杜:杜梨、棠梨。薔薇科落葉喬木,枝有刺,果實小而酸。

《唐風.杕杜》:“有杕之杜,其葉菁菁。”

栩:柞樹。《唐風.鴇羽》:“肅肅鴇羽,集於苞栩。”——鴇鳥肅肅展翅膀,落在叢叢柞樹上。

苓:甘草。《唐風.采苓》:“采苓采苓,首陽之巔。”

條:楸樹。紀:杞柳。堂:棠梨。《秦風.終南》:“有條有梅”,“有紀有堂”。

棣:亦名唐棣、郁李,結果色紅如李。

檖(suì):山梨。《秦風.晨風》:“山有苞棣,隰有樹檖。”

蓍(shī):多年生草本,莖有棱,葉子互生,羽狀深裂,裂片有鋸齒,花白色,結瘦果,扁平,通稱:蚰蜒草或鋸齒草。

《曹風.下泉》:“冽彼下泉,浸彼苞蓍。”

萇楚:(古)類似獼猴桃的植物。《檜風.隰有萇楚》:“隰有萇楚,猗儺(婀娜)其枝。”

苕(tiáo):古書指凌霄花。《小雅.苕之華》:“苕之華,芸其黃矣。”

莪:蓼莪,多年生草本植物,葉子像針花黃綠色,頭狀花序,生在水邊。

《小雅.蓼莪》:“蓼蓼者莪,匪莪伊蒿。”——看那莪蒿長得高,卻非莪蒿是散蒿。

菅(jiān):多年生草本植物,葉子細而長,花綠色,結穎果,褐色。《小雅·白華》:“英英白雲,露彼菅茅。”——天上白雲降甘露,地上菅草得滋潤。

其它常喫的糧食:

黍:小米。

稷:稻穀,有人認爲指高粱。

重:同穜(tóng),早種晚熟的谷。

穋(lù):同稑,晚種早熟的谷。

菽:豆類的總稱。

《魯頌.閟宮》:“黍稷重穋,稙稚菽麥。”

······

不勝枚舉,還有很多,很多。

大地上生長的那些植物,竟然有着那麼多的話要說,要講,講出來,都是詩。

我常想,如果身邊沒有了草木葳蕤,花香氤氳,日子將會怎麼樣?那一定少了很多美好和詩意。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