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我被撒貝寧“坑”苦了

昨天和老公聊起自己爲什麼理論與實踐的語言整理能力還可以,就是羞於在公衆面前去表達這件事。

其實這件事說來話長,而且跟撒貝寧有扯不完的愁腸。

小時候的我,真的是妥妥的別人家的孩子,成績好、乖巧、懂事兒、有眼利件兒……

可是,我是別人眼裏的,可並不是爸爸眼裏的。

話說我爸是撒貝寧的鐵忠粉,直到現在我都不知道動畫片的味道,畢竟我小時一路走來,我是陪着老爸看法律和主持過來的。

尤其是撒貝寧被評選的那幾天,我爸熱血沸騰的討論他成績一定會穩中直升,甚至可以奪冠。

這個我們可以理解,然而爸爸還要拉着我說:“你看看人家撒貝寧多優秀,在臺上的自若是有多少知識來武裝的呢?你說人家孩子怎麼學的呢?可不能滿足於全校第一,因爲天外有天,人外有人……",總之,我爸的一頓吧啦,讓我對撒貝寧有了深刻印象。

的確,小撒並沒有讓我爸失望,在那個沒有電腦年代的我家,爸爸瘋狂的追小撒,就連看病都提高速度了。

哪成想,小撒成功了,卻成了我爸嘴中的激勵我的別人家孩子,這個別人家孩子我還真有點氣,畢竟是夠不着的企及。

我這個別人家孩子,最起碼別人家被比的孩子可以找找bug,比如說,學習好咋滴,都不會玩,個子還那麼矮小。

而撒貝寧,對於我來說,我是百囗莫辯。所以在成長過程中,我被小撒一路激勵着。

重點是,每次我都在要比賽或是上臺時,就被爸爸提醒,你得有小撒的知識淵博且靈活的應變能力、反應速度……吧拉吧拉一大堆,弄得我一下子就沒有了任何心情。

漸漸的,我開始變成了一有機會想表達自己時,頭腦中就有了老爸教導我的那番關於小撒的吧拉,我不得不承認別人家的孩子有點毀人吶,幸好我能在卷面上還能馳騁疆場。

只是每當想起小撒的臺前,我只好默默的拿起書去學習,去安撫一下自己企及不到的焦慮。

當然焦慮彙集多了,自然也不會收拾或無力收拾那個積聚地,它就像被冰封的一塊地,等待有個方法去融化。

記得有一天小傢伙,總結自己一年學習英語歷程中說,媽媽一開始我對計時的用英語回答和配音繪本是害怕的,我總是想方設法躲開它,可是我知道,只要學英語就躲不開,我只能帶着害怕慢慢嘗試它。

當然結果是,小傢伙現在這兩塊區域早都攻克了,並且越來越自然了。

我要向他學習,不是小撒讓我入坑,而是我對小撒事件的背後情緒感受沒有梳理清楚,同時是時候和老爸口中的小撒告別了。

我們總是不自覺與別人家孩子有了奇怪的鏈接,在這鏈接中,我們總是試圖和別人比,但別忘記,生而平凡,我們都是限量版的唯一。

當你自己欣賞自己時,別人與你的距離,你也就有了現實邊界的距離。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