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筆記|《寫作課》:敘事的第一要義

之前與大家一起學習了《哈佛非虛構寫作課》,從今天起,我們再來聊一聊虛構類小說究竟該如何去寫。

在聊乾貨內容之前,我想問一問小夥伴,有沒有因爲自己女性的身份而感到力不從心?

與我而言,就曾不止一次覺得現代社會的不公平。女性被要求上得廳堂,下得廚房,想要搞自己的事業,若是因此耽誤了照顧孩子,會被罵不務正業。

我們的時間絕對是擠出來的,利用孩子休息的時間,利用孩子上學的時間,不是曾有一句流傳很廣的話這樣說嘛,“我們熬的不是夜,是自由!”

《寫作課》這本書的作者艾麗斯·馬蒂森就是這樣一個人。

在文章的引言中,作者這樣寫道:

“現在我都在樓上寫作,但我的第一篇短篇小說卻是在廚房餐桌上敲出來的,這樣才能一邊寫作一邊照看在旁邊塑料椅子上睡覺的孩子。”

這段描寫讓我一下子就想起了前兩天燃起的買筆記本電腦的衝動。我一直用來碼字的是一臺臺式機,前段時間剛去做了升級,除了音響插頭接觸不太好,碼字和瀏覽網頁是綽綽有餘。

但我還是想買一臺筆記本電腦,因爲這樣我可以坐在小胖的旁邊,一邊陪他寫作業,一邊做自己的事。

之所以會將這一部分內容寫出來,並不是爲了博取什麼同情,相反的,我更希望自己的朋友們也能加入我的行列。哪怕不從事文字工作,也要從繁重的家庭生活中走出來,去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

哪怕每天只給自己留出半個小時的獨處時間,也要好好利用起來。說不定哪一天,你會因這項技能成爲了不起的人物哦。

我們言歸正傳,再說回作者艾麗斯·馬蒂森。

她是哈佛大學的文學碩士,曾在耶魯大學和布魯克林學院教授寫作課。她不僅有漂亮的簡歷,還有實戰經驗,她出版了多部短篇小說集和長篇小說,其作品獲得了很多獎項。

《寫作課》這本書是結合了艾麗斯22年執教經驗,以及實戰經驗編寫而成,比起傳統意義上的乾貨書籍來,這本書更有趣,更容易走進女性寫作者的內心世界,從而幫助我們找到寫作的真諦。

無論是哪位老師的寫作班基礎課,都會告訴學員,敞開心扉,先去自由自在地寫。不要拘泥形式和格式,養成寫作習慣纔是最重要的。

但實際上,我們每個人都有一個寫作夢,無論你是否意識到,你的內心深處都有一個故事,你就是故事主角。

所以我的建議是,初學寫作者可以嘗試寫心中的故事,哪怕是凌亂毫無章法的也沒關係,去營造一種自己身在其中的真實感,而不是單純只是把自己當做局外人。

只有我們真的讓自己活在虛擬的世界裏了,按照故事裏寫的去生活,才能做出與主人公一樣的決定,才能讓讀者在看到這個角色時,感覺他是真實的。

好的演員都會去體驗生活,比如最近大火的張譯,在《金剛川》中他飾演一名高射炮手。爲了演出熟練炮手的感覺,他就去了部隊,接受了長時間炮手的訓練。爲了演好殺手,張譯就去看守所近距離觀察和接觸罪犯,揣摩他們的心理活動。

就這樣,他把一個又一個角色演活了,這纔有了網友們戲稱,“張譯,誰用誰爽,一直用一直爽。”

張譯的火是因爲他的真實,他把每一個角色演活了,當觀衆看影片的時候,拋開了張譯的皮囊,看到的是劇中那個活生生的人物。

我們寫作也是一樣,你要讓讀者真實地感受到,書中的人物是躍然紙上的,他所做出的的一切舉動都是有理有據的。因此寫作者不僅僅要會描寫故事內在的變化,還要將它們具象化,讓它們與現實生活中的事情相關聯。

就像作者在書中說的那樣,“敘事的第一要義還是要落腳在客觀世界。”

現在市面上的網絡小說越來越低齡化,內容也越來越誇張,前段時間跟小夥伴聊起這個話題,他說自己以前是書迷,現在已經好久不看了。故事越來越浮躁,沒有內涵。

事實上,傳統意義上的文學作品,都是蘊含豐富道理的。只不過作者通過虛構的場景,表現出了一個社會現象,發人深省。

記得曾經看過幾篇關於《盜墓筆記》的文章,很多人都說《秦嶺神樹》的章節與整本小說格格不入,實際上,這個章節纔是編輯和作者最喜歡的章節。在這個章節裏,讀者見證了小三爺的成長,也正是因爲有了這個章節的鋪墊,小三爺才能回來發生的故事中,快速適應,做出判斷。

總之,在寫作初期,不要過分拘泥於寫作的條條框框,把自己全身心投入到故事情節中,讓自己成爲劇中的人物,寫出內心深處最真實的感受纔是最重要的哦~~(本書未完待續~)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