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慨中國力量,感恩現在的幸福生活

        週末和先生去看了場電影《金剛川》,吳京、張譯、鄧超等主演,一開始聽說是部戰爭片,沒有報太大的希望,只是覺得因爲疫情原因很久沒有去看電影了,難得先生有興趣,便想一起去放鬆下。讓我沒有預料到的是,整個片子我會看得那麼感動,直到電影結束,燈光亮起,我坐在座位上還無法平復自己的情緒,轉頭看先生眼睛也紅紅的,眼眶裏還含着沒有流下來的淚水。

      該片以抗美援朝戰爭爲大背景,志願軍戰士要通過一條名爲金剛川的河流,趕往金城參加最後一場大型戰役,志願軍工兵連在河上修建了一座木橋,供戰士們通過。在修橋過程中,不斷受到美軍飛機的轟炸,中國志願軍在轟炸間隙奮力搶修木橋,抓緊時間分批通過,炮兵連與美軍戰鬥機鬥智鬥勇,不怕犧牲,確保大部隊能按時到達戰場參加戰鬥。木橋經過多次轟炸,已經無法再修時,志願軍戰士跳入水中,搭成人梯,託着木板,形成一座人橋供志願軍通過。那是血肉之軀,那是意志長城,那是在身邊的戰友倒下時被激起的鬥志,那是面對外強時的團結一心,那是人牆,是錚錚鐵骨。炮兵排長張飛,被炸彈炸斷了一支胳膊和一隻腿,身邊的戰友都被炸死了,他從泥土中爬起來,拄着一根木棍支撐着斷胳膊斷腿,爬上炮臺,靠一隻胳膊一隻腿,裝上最後一發炮彈,終於打下了敵機。炮彈爆炸的光照亮了張飛的臉,那一刻行事謹慎的張飛變成了莽撞人張飛,這是在殘酷戰爭中磨礪出來的勇氣。

        當關磊爲了給張飛創造條件,不惜暴露自己的位置,被敵機炸成了碎片時,捨不得用炮彈的張飛也開始發狠,一定要打下敵機。當張飛念出那句“長坂坡前救趙雲,喝退曹操百萬軍,姓張名飛字翼德,萬古流芳莽撞人 ”時,那種悲壯直擊人心,個子矮小的張飛成了硬漢張翼德,其英雄形象就在眼前,鼻子發酸,喉嚨發梗。這羣滿身泥土的最可愛的人,完成了“不可能的任務”。

       大家都知道,抗美援朝是一場敵強我弱的戰爭,在物資貧乏、條件艱苦、武器彈藥不足的情況下,中國人打得很辛苦,但中國人的意志確是打不跨的。橋可以一次一次地被炸燬,也可以一次次地被修好,木橋可以被炸燬,人橋卻可以一次次地站起來,中國人的犧牲精神不僅感動着自己,也讓對手不容小覷。人橋展示了團結就是力量,人多就是希望,前赴後繼,不達目的決不罷休。正如今年的疫情,關鍵時刻,衝鋒在前的白衣戰士們,不怕辛苦,冒着自己被感染的危險,舍小家爲大家。火神山、雷神山醫院的建設者們,各位快遞員、環衛工們、社會各界的志願者們,疫情來襲,他們都是普通人,也是逆行者、堅守者、奉獻者,是平民英雄。這就是中國人,平時看不出有什麼特別,關鍵時刻卻絕不認慫。我們是一個堅韌的民族,是個不怕困難的民族,雖然我們尚處在發展之中,會遇到各種各樣難以預料的羈絆,但絕不輕言放棄,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勁頭,一定可以讓我們克服一個一個的困難。  “這個勁頭上來了,很多東西都能解決。”談及疫情中的武漢羣衆,鍾南山院士曾哽咽讚歎,“武漢本來就是一個很英雄的城市。”是呀,中國人民就是有這個勁頭。

      中國老百姓都是很能喫苦的,只要內心的鬥志被激發出來,能夠團結在一起,多大的困難我們都能扛過去,這也是《金剛川》這部電影讓我感動的地方。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