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何處無悲歡,悅人悅己悅生活

“悅人者衆,悅己者王。”

你一定見過春日的百花,羣芳鬥豔,想要得到觀客們的一番讚賞。結果前一秒還被人嘖嘖稱讚,後一秒便被人拋諸腦後,甚至踏於足下,毫無憐惜。

活在別人的眼光裏,討他人喜歡,到頭來失去了自我,也被人踐踏了尊嚴。

你再看那夏日裏的荷、冬日裏的梅,都是安穩沉靜,不驚不擾不爭春,無論酷暑或是嚴寒,只爲自己綻放,從不取悅他人,反而令觀客們心存敬畏。

爲自己而活,懂得取悅自己、沉澱痛苦,最終也會得到別人真正的尊重與敬佩。

前者悅人,後者悅己,做人亦如是。

01.悅人,先要學會悅己

所謂悅人,絕不是單純地爲了討好他人而費盡心力。而是能夠令自身的光芒,去照耀別人世界裏的黑暗。

恰如歌手李健,在談到參加某期音樂節目的初衷時說:

“我首先是爲滿足自我表達的願望,先悅己而後才能悅人。”

從這句話延伸來講,就好比是,一位演員的演技,如果連自己都無法賦予情感,又如何去感動觀衆?一個作者的文字,如果連自己都讀得索然無味,又如何去打動讀者?

在生活中,一個連自己都說服不了的人,同樣無法說服別人。

張愛玲說:

“有美的身體,用身體悅人;有美的思想,用思想悅人。”

用身體悅人的前提,是要有美的身體,才能夠帶給別人視覺上的享受。用思想悅人的前提,是要有美的思想,才能夠帶給他人精神上的洗禮。

有很多藝術家,例如梵高,生前在進行藝術創作的時候,都是以悅己爲前提。彼時他並沒有得到多少人的關注,亦沒有爲了迎合大衆而改變自己。

這樣的人,活得清醒通透,遺世而獨立。最難得的是,他很清楚自己想要什麼,而不是一味地趨附旁人。

我想,若沒有當初他的“悅己”,只畫別人喜歡看的作品,那麼,也未必會有今日“悅人”的成績。

悅人先悅己,方能得圓滿。

想要帶給別人快樂,就要先讓自己擁有快樂的能力。想要很好地去愛一個人,就要首先學會如何愛自己。

02.悅己,爲自己而活

關於悅人與悅己,宋丹丹曾說:

“過去我總是不遺餘力地想要自己符合男人的標準,‘我夠好吧’成爲口頭禪,但常常感到被輕視。現在我會說,‘這就是我!’卻得到前所未有的尊重。”

一個人,若卑微到塵土裏,就連開出來的花兒,都會遭人嫌棄。可若是以一種高傲的姿態生長,凌駕於衆人之上,自然就會受人敬仰。

這裏的高傲,不是指傲慢,亦不是目中無人,而是不爲他人生長,只爲愉悅自己。

一如從前的宋丹丹,在一開始,只想要活成別人眼中的樣子,勢必就要委屈自己、遷就他人。到頭來,得不到別人的尊重,也丟掉了最初的自己。

人性的通病,往往就是對自己手到擒來的東西視若無睹,不懂珍惜。

當她開始爲自己而活,收起自卑,綻放自信,懂得尊重自己,也就得到了他人的尊重。

在這世間,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沒有誰生來就該爲誰而活。堅持做自己,不隨波逐流,不盲目跟風,你的光芒將無處躲藏。

“你若盛開,清風自來。”

所以,何必要讓自己的綻放,去辛苦地適應一縷風的漂泊不定呢?當你盛開得足夠瀲灩時,自會有清風徐徐而來,爲你駐足。

悅己者的魅力,是在成就自己的同時,也可成爲他人眼底的白月光。

而悅人者,即便使出渾身解數,也未必能夠成爲別人心中的紅玫瑰。

03.悅生活,懂得沉澱痛苦

有時候,我們活得不開心,是因爲不懂得沉澱痛苦。

據說俞洪敏有一次沿着黃河旅行,用瓶子灌了一瓶黃河水。瓶中水質污濁、泥漿翻滾。可須臾之後,他突然發現,瓶子裏的水開始變得逐漸清澈,而渾濁的泥沙已經沉澱到了瓶底。

俞洪敏也由此悟出,要學會沉澱生命。

人的生命裏除了歡喜,便是痛苦。那歡喜便是清澈的河水,而痛苦便如渾濁的泥沙。

當我們沉浸在痛苦裏,內心是動盪不安的,亦如泥沙在瓶子裏不斷地翻滾,從未停歇。當瓶身裏溢滿了渾濁,又何以得見清澈呢?

當我們試着讓內心安靜下來,令所有的痛苦,都如渾濁的泥沙一般慢慢沉澱,痛苦也就變成了心底不值一提的存在。

荷花若不將淤泥沉澱於湖底,何來湖面的清澈無虞?梅花若不將嚴寒沉澱於風霜,又何來一身的凌雲傲骨?

人生處處皆無常,生活處處是煩擾,只有學會沉澱痛苦,才能得到更多的快樂。

沉澱痛苦,得到快樂。沉澱經驗,得到閱歷。沉澱自己,得到智慧。

一個人最大的智慧,就是學會沉澱自己,令自己的胸襟,變得同大海一樣寬廣,定期沉澱那些不愉悅的過往,才能獲取當下的愉悅。

人生何處無悲歡,悅人悅己悅生活。

願你悅人懂得先悅己,寧做一樹梅,不做滿山花。

願你學會沉澱痛苦,取悅生活,從此餘生長樂安。

-End-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