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写作课》:练习“凭空想象”,锻炼写作能力

一个故事,一本小说之所以引人入胜,让你宁愿熬夜也要看完,究其根本是情节中包含的那些“不确定性”。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都知道,太阳从东方升起,从西方落下,然而在科幻的世界里,在小说中,我们就可以让太阳高悬不落,就可以驾驶宇宙飞船冲向太阳。

因此,在写作时,特别是一些文学类创作时,我们是可以通过虚构情节,让故事的发展看起来更顺畅,尽管那样不够贴近生活,却能让读者从中体会到故事的趣味。

举个例子说,如果写现实生活中与自己亲近的一位长辈,你可能洋洋洒洒地写上几千字,但在故事中却不行。你要在有限的篇幅中,将人物鲜活的立起来,最好的办法是现实与虚构相结合。

或者说,把几位长辈的特点,集中在一个人的身上。毕竟我们现实生活中的人没有那么惊心动魄的经历,你想要让自己的故事看起来有滋有味,就不得不习惯用虚构的手法改变事实的苍白。

而且作者认为,“凭空想象出在现实生活中并未发生的故事,这样才能锻炼小说写作能力。仅把现实生活的真事换个名称就全盘照搬到写作中,并不能提升写作能力。”

前段时间我写了两万多字的小说,就目前百万字起步的网络小说而言,两万字只是个引子,真正的内容并没有展开。但写着写着我就感觉,自己没什么可写了。

我总是想着从现实生活中找素材,就像上面提到的,普通人哪有什么惊天动地的故事可写?正因为有了写这两万字的经历,才让我对那些写几百万字的大神肃然起敬。

先不说文笔和剧情,光支撑几百万字的想象力,就不是普通人能够比拟的。

当然,写作不能只靠想象力,想要推动故事剧情的发展,靠的是人物的行动和发生的事件。

在写作过程中,人物和他的行动可以虚构,但他的情感一定要真实。虽然我们常常会在进行文学创作时,写一些生活中无法言说的东西,只要经历过这些情感的变化,就会激发作者的灵感,进而激发作者的想象力。

无论是多么有天赋的作家都不可能时时刻刻充满灵感。不知道该如果下笔的时候,不妨先把自己代入到人物中去,设身处地地想象,如果是自己再面对这样复杂的情况时,会做出怎样的反应。

此时我们应该把事情一次性解决吗?

当然不是,我们要把事情变得更复杂。只有故事一个接一个地发生,才能不断推动剧情,让读者彻底沉浸在你构建的文字世界中。

“那些真正称得上有趣的故事,即便不会危及重重,但危急时刻的紧迫感一定十分真切,看似不可能但又符合逻辑的铺陈会让读者在那时那刻没来由地确信,故事中的人物一定能成功脱险。”

漫威系列电影打紫薯怪的桥段大家都不陌生,即便电影还未上映,即便在大结局上中看起来复仇者联盟根本没有胜利的可能,可是没有来由的,我们就知道美队他们一定会赢。

知道结局会赢,阻挡我们走进电影院的步伐了吗?

并没有,相反的,我们迫不及待想知道,他们是如何战胜紫薯怪的,有没有人员伤亡,那些被响指带走的英雄们又是如何回归的。

也就是说,我们要在行文过程中,设置一些惊险的情节,吸引读者读下去。

如果你一眼看去就知道剧情是怎么发展的,就好比知道太阳会东升西落一样,你还会对接下来的故事情节感到好奇吗,你还会耐着性子继续看下去吗?

当然了,并不是说虚构就是天马行空地想象,它也要与真实世界有关联。现在大多数电影电视剧,之所以火爆,不仅仅因为有流量小生的加入,还因为故事中蕴藏着某种社会现象。

这个社会现象又刚好能贴合大多数人的生活,比如之前大火的《小欢喜》聚焦的是亲子关系,一下子就击中了亿万观众的心。

试想,怎么可能那么巧,刚好又那么几家人凑在一起?当然是编剧让他们凑在了一起,这种时空上的巧遇是虚构,但里面的故事情节却又是真实的。正因如此,才特别容易引发观众的共鸣。

就像作者说的那样,“当作品需要事实来支撑合理性时,就呈现真人真事。当事实无法支撑故事的完整性和丰富性时,就用虚构来补充,进入想象世界——但仍要以合情合理为前提,不能忽略真实性。”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