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知療法:基礎與應用》05 對自動思維的工作

書名:《認知療法:基礎與應用》(第二版)

作者:(美)貝克

出版社:中國輕工業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3年06月

01 識別自動思維

認知行爲療法很重要的一部分工作,是針對自動思維的工作。前面我們有談到,認知行爲療法的一個核心概念就是:一個人對情境的解釋,而不是這個情境本身,是影響這個人情緒、行爲和感受的主要原因。這個對於情景的解釋,就是我們所說的“自動思維”。

所謂自動思維呢,本質上就是面對一個情景的一連串的想法。不僅僅是心理有痛苦的人才會有這樣的狀態,大家日常的生活當中,其實都會有非常多這樣的思想流的存在,這是一個非常正常的思維狀態。比如我們前面舉的例子,一些讀者在讀到這本書的時候,可能有一些自己沒有意識到的自動思維,可能是覺得這本書太難了,我讀不懂,然後感到有些焦慮。

我們時時刻刻都在有各種各樣的思維的流,但是我們大部分時間是不會覺察到。不過我們稍加訓練,就可以讓這些思維被我們的意識感知到。如果你能意識到這些思維的話,那你就可以對這個思維進行反映和反思。比如說你在讀這本書的時候,你可以告訴自己,“其實我能看懂一些,我可以把看不懂的地方再看一遍。”

我們的第一步就是去識別自動思維。在認知行爲療法的工作裏面,諮詢師不僅要去識別來訪者的思維,更重要的一點是,要讓來訪者也理解、明白自己的自動思維是什麼樣子的。所以就需要諮詢師能夠,非常明確地跟來訪者解釋他的思維的邏輯,並且教會來訪者識別自己的自動思維。

有意識地、有步驟地去評估自己的這種思維,尤其是在感到不安、感到不舒服的時候,這樣一種現實檢驗和對思維的反應,是認知行爲療法非常重要的工具

那麼作爲諮詢師,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識別和發現來訪者不良的自動思維。因爲這樣的一些自動思維一般都歪曲了事實,讓來訪者情緒非常痛苦,也可能會在現實功能層面上給來訪者造成阻礙。

這些自動思維往往都非常的簡短,可能以一種非常簡略的形式表達出來,是一閃而過的。比如說有一些來訪者,可能會有一些口頭禪,是在他們遇到特定情景纔會說的,甚至自己都沒有注意到,比如說:“我簡直想去死。”

這樣的一些口頭禪背後到底有什麼樣的含義,其實是很重要的。那個想死的口頭禪背後,可能是對自己的不自信、對自己的自我否定、覺得自己能力不足等等。

負性自動思維的一個特點就是,它是缺乏反省和深思熟慮的,邏輯上是不完善的,跟現實有偏差的。另外一個特點就是,這些負性思維,往往是非常簡短的、稍縱即逝的,就像我們平時會脫口而出的那些負面的口頭禪一樣。所以去抓住它們、有意識地反省和批評它們,是認知行爲療法非常重要的一個部分。

怎麼抓住它們呢?比如,幫助來訪者意識到,他的負性自動思維是和他的某一個口頭禪,比如“我簡直想去死”是聯繫在一起的。那麼他就可以逐漸地學會,當他脫口而出這個負面的口頭禪的時候,意識到是自己正在產生什麼樣負面的思維?什麼樣的情景讓自己產生這樣的負面思維?這樣的負面思維會對他當下在面對的事情和情景,有什麼樣的影響?然後糾正自己。長期來就可以改變很多的負性思維反應了。

如果來訪者覺得,只是靠“想”來分析這些負性思維不夠清楚的話,還可以幫助來訪者去把這些部分寫下來。情景是什麼?自己的自動反應是什麼?自己心裏面在想什麼?感受是什麼?一條一條寫下來,這樣就可以把這一系列的思維、行動、情景聯繫在一起了。

02 評價自動思維

那麼,學會識別自動思維之後的下一步,就是去評價自動思維。

首先,挑選一個非常重要的、常常出現的思維。比如我們之前舉的例子,一個來訪者在遇到困難的時候,常常會有一個口頭禪是“我簡直想去死”,而這背後蘊含的是他對自己的不自信,對自己努力的否定。

這樣一些自動思維,可能就是我們需要去工作的思維。因爲它出現的頻率高,給來訪者帶來痛苦的感受,而且可能會對來訪者的自信心、對他現實生活中的工作、學習、生活有真實的負面的影響。

那麼確定了要對這樣的一個負面自動思維,進行工作之後,就可以跟來訪者一起去評估它。一般來說呢,諮詢師最好不要直接去否定和挑戰這樣的一些負面自動思維,因爲你可能沒有辦法預知這種自動思維的歪曲程度究竟有多大。而且直接去否定和挑戰,可能會讓來訪者的自我價值感受到損傷。並且直接地挑戰認知,其實是違反認知行爲療法的基本原則---合作的原則的。

那麼我們該怎麼辦呢?就是你要和來訪者一起去檢驗這個自動思維,檢查它的有效性和效用,並且一起去發展一個更適應的反應,而不是諮詢師單方面的灌輸、糾正來訪者這樣的一個方式。

那麼這個時候我們就可以用一些蘇格拉底式的提問來幫助來訪者,評價自己的自動思維。

我們用一個例子來說明,如何用蘇格拉底式的提問,幫助來訪者評價自己的思維。比如說,現在我們有一個來訪者A,他有一個不太好的自動思維就是:在他去上課的路上,他的一個朋友跟他打招呼,他的自動思維是“我覺得他不是真的關心我的近況”,然後這個想法讓他感到很傷心。

那麼這個時候,諮詢師應該怎麼去幫助來訪者評下這個自動思維呢?

首先我們可以問這個來訪者:“你在那個時候有多相信自己的這個想法呢?你覺得多大可能性他是真的不關心你的?”

那麼來訪者可能會回答說:“我非常相信這樣的想法,大概90%以上,我相信他是真的不關心我的。”

那治療師可以接着問:“那這種想法給你帶來的傷心的感受有多強烈呢?如果要給自己的感受打分,從1-10的痛苦的程度,分越高越痛苦,你會打多少分?”

來訪者可能給這個痛苦程度打一個8分。

然後諮詢師可以問這個來訪者:“你有什麼證據證明這個朋友並不關心你的狀況?

來訪者可能說:“當我們在路上看到對方的時候,他看上去匆匆忙忙的,他只是急匆匆說了句你好,就直接走了,甚至都沒有正眼看我。”

那麼這個時候諮詢師就可以問他說:“那你覺得有沒有其他的可能性?”

通常情況下,來訪者應該可以在此刻認識到,是有別的解釋和可能性的。來訪者可能就會想起來說,啊,有可能是因爲要期末考試了,他最近有很多的考試需要準備,可能他也很焦慮,所以沒有來得及跟他多搭話。

那麼接下來呢,諮詢師就可以幫助來訪者去找更具體的支持性的證據。比如說去問他,“那你能想出來一些,其實你感到他是關心你的事情或者證據嗎?”

那麼這個時候就可以觸發來訪者去想一些,在這段關係裏比較正面的記憶。比如說他想到,其實這個朋友之前有經常問他,要不要一起喫飯,也會經常和他一起聊天,只不過是在沒有期末考試的壓力的情況下。

最後,諮詢師還可以幫助來訪者來做一個總結:聽起來現在的情況是,一方面在昨天的情況下,他匆匆地走過,沒有跟你說太多話,讓你感到他不夠關心你;但是另一方面呢,你也能夠想起來,在沒有期末考試的壓力的情況下,他會約你喫飯,而且常常和你聊天,是這樣的嗎?

那麼這樣就可以幫助來訪者去矯正他的自動思維,用一個更整合的方式去看待這個問題,去理解他的朋友對他的方式。

03 去災難化問題

評價自動思維之後呢,下一步我們可以去問一些“去災難化問題”,就是去詢問來訪者,看到一個情形,他最擔心的究竟是什麼?他在這個自動思維裏面有沒有災難化的內容?

比如說,在剛剛那個情景裏面我們可以問來訪者:“你看到你的朋友匆匆地走過去,沒有跟你多說話,這樣的情景下你最擔心的是什麼呢?你覺得最糟糕的可能性是什麼呢?”

來訪者可能會告訴你,他擔心的是同學是真的非常討厭他,然後他們的友情就結束了。

那是不是可以進一步問他:“如果真的有這麼糟糕的情形發生的話,你會怎麼去應對呢?”

那來訪者可能會回答說:“如果我失去這份友誼的話,我會非常不開心。”

諮詢師還可以進一步問他:“如果真的如你所想,你覺得你有可能發展別的朋友關係嗎?或者如果你們的關係真的有一些問題的話,你覺得有可能通過一些交流和溝通去改善的嗎?”

通過這樣的方式,來訪者可以去除自己的一些災難化的思維。

諮詢師還可以幫助來訪者,去檢驗他們思維的現實程度。比如說諮詢師可以問來訪者:“你覺得你想象的最糟糕、最災難的可能性,也就是你們兩個再也做不成朋友,這件事情發生的可能性有多大呢?”

那麼這個時候,來訪者就可以認識到其實最壞的事情不太可能發生。

諮詢師還可以進一步的去問來訪者:“如果最壞的狀況不太可能發生的話,最好的狀態可能是什麼呢?

來訪者可能回答說:“最好的狀態就是他可以意識到,他在跟我打招呼這件事情上冷落了我,跟我道歉,並且我們還可以繼續做好朋友。”

最後,我們還可以和來訪者一同來檢驗、評價他的自動思維的結果。比如說在這個例子裏,我們可以問來訪者:“那麼現在你有多相信,‘朋友並不是真的關心我’這個想法了呢?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