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中四君子·菊花開處,羅宅含香( 2)

小朋友們好,從今天開始,我們來學習有關菊花的詩。

菊花也是花中四君子之一,是我國傳統名花。菊花以素雅、堅貞取勝,盛開在百花凋零之後。人們愛它的清秀神韻,更愛它凌霜盛開、西風不落,一身傲骨。我們中國人,賦予菊花高尚堅強的情操和堅貞不屈的民族精神。菊花一直被詩人偏愛,古人尤愛以菊名志,以此比擬自己的高潔情操。

小朋友們還記得我們上期的詩歌主題嗎?對,就是山水田園詩。我們學習了唐朝有代表性的幾位山水田園詩人的詩,當時我說,無論是王維還是孟浩然,柳宗元還是韋應物,他們都不是最早寫山水田園詩的人。

中國最早的文學山水詩人是南朝的謝靈運,那麼田園詩誰是鼻祖呢?是一個叫陶淵明的大文學家,他是東晉人。我們背誦《朝代歌》:“三分魏蜀吳,二晉前後延。南北朝並立,隋唐五代傳。”二晉就是指西晉和東晉,先有西晉、後有東晉,東晉的都城在南京。

我們現在的首都在北京,但是在唐朝之前,南京就是六個朝代的都城,分別是三國時期魏蜀吳中的吳建都南京。《朝代歌》中“二晉前後延”之後是“南北朝並立”,也就是東晉之後當時的中國分爲了南朝和北朝,一個在南邊,一個在北邊,南邊這個南朝有四個小朝代,分別是宋、齊、梁、陳,它們全部把首都建在南京,所以南京在唐朝以前是六朝古都。王安石曾經寫詞說:“六朝舊事隨流水,但寒煙衰草凝綠。至今商女,時時猶唱後庭遺曲。”

我們經常看到資料說,南京是六朝古都,就是這麼來的,這六朝分別就是三國時期的吳、東晉、加上南朝的宋齊梁陳。

在東晉時期,出了一位大文豪,他就是陶淵明,他“不爲五斗米折腰”的故事我們比較熟悉。陶淵明本來是彭澤縣令,自己辭官到農村生活,一去就是20多年,寫下了許多描寫農村生活的詩歌。我們熟悉的“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就是陶淵明的代表作。

陶淵明對後世影響很大,不僅僅表現在詩歌上,更重要的是生活態度。因爲唐朝很多詩人仕途都不順利,這個時候他們就會想,不如像陶淵明一樣歸隱山林,所以他們都把陶淵明當成偶像。陶淵明最喜歡的花是菊花,菊花在秋天開放,不與百花爭春,顯示出一種堅強獨立的精神。

這裏跟小朋友講講“不爲五斗米折腰”的小故事。據《晉書》記載,公元405年,陶淵明受命擔任彭澤縣令,這個地方現在屬於江西省九江,就是有廬山的那個地方。冬天,郡太守派出督郵巡視彭澤。巡查督郵到彭澤找個好地方住下, 然後差縣裏負責接待跑腿的人去喚陶淵明來見。

陶淵明平時就很厭煩這種官場應酬,不想見但又不能不見,只得勉強起身去見。這時,身邊的人員提醒他說:老爺,見上司得穿官服,整肅衣帶,恭敬嚴肅求見,否則有失體統,上司會對您留下個不好的印象。

陶淵明一聽,更不耐煩了,索性轉身回縣衙 ,說出了那句流傳至今的硬氣話: “吾不能爲五斗米折腰,拳拳事鄉里小人邪!”隨手取出官印,封好,附一封辭職信——就是後來有名的《歸去來兮》, 交給辦事人員,然後甩手離開。縣令只幹了八十天。

我們可能以爲五斗米很少,陶淵明可以隨隨便便的不要。其實不是的,那時候縣令一個月的俸祿,也不少了。爲什麼這麼說呢?據說西漢時官吏的俸祿是年薪制,全部發糧食。每年領取的糧食按重量來算,於是我們就看到各種名目,比如一萬石、二千石、六百石,我們看《三國演義》時,知道劉備打敗過黃巾軍之後擔任過縣尉,縣尉就類似一個縣的公安局長,這一級小官的年薪就是一百石。

到了東漢,俸祿的形式就有了改變,一部分發糧食,一部分發銀子,到了東晉,一般是發一半糧食一半銀子。當時縣令的薪水是每年400斛糧食,斛就是古代的計量單位,一斛就是10鬥;如果按月發,就是每月發15斛糧食,剩下發銀錢。剛纔我們說了1斛等於10鬥,15斛就是150鬥,一個月按30天算,一天就是5鬥嘛。

小朋友們可能會說,我還真不知道5鬥到底有多少,我沒見過鬥。鬥這種器具我見過的,我在北方農村長大,家裏是種小麥的。小麥成熟後,收割,去皮,然後裝袋子,就是一斗一斗去裝的。5鬥差不多能裝1長袋子。估計你們還是不知道,那麼我們按斤來算,當時1鬥10升,1升有4斤,一斗有40斤,5鬥就是200斤。小朋友你們的體重才40多斤吧?也就是一斗米的重量。這樣說,是不是能理解了?

陶淵明每天的俸祿能得到200斤米,還有一半俸祿是銀子呢,是吧?雖然他官不大,但怎麼樣都算高收入人羣了,而且他家庭條件不太好,按理說,應該好好珍惜這個做官的機會。可是,他就是這麼有個性,說不幹就不幹!他這一不幹,可能生活會更苦,卻爲我們古代中國文學,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陶淵明很愛喝酒,他的詩幾乎“篇篇有酒”。就算不寫酒,他也把標題寫成《飲酒》,他以“飲酒”爲題寫了20首詩,我們今天來學其中的第五首,我們一起來讀一下。

《飲酒·其五》(晉·陶淵明)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xuán)。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wáng)言。

我們來看一下這首詩,詩的題目是“飲酒”,但是詩中所寫的並不一定是喝酒的事情,而是他在飲酒的時候,心裏的一些想法,一些情感。陶淵明生在東晉那樣一個危亂的時代,他的內心有很多悲哀和感慨,沒辦法直白的說出來,就寫下了很多飲酒的詩。

我們來看一下這首詩的意思。“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結,建造、構築。廬,就是簡陋的房屋,比如劉備“三顧茅廬”。結廬:建造住宅,這裏指居住的意思。人境:喧囂的塵世。車馬喧:指世俗交往的喧擾。

這裏的“車馬”,正常應該念“jū馬”,chē是俗音,自行車,汽車,電車,念chē,古人沒有chē的讀音,古人的“車”只有兩個讀音,一個是jū,一個是chā,像我們說成語“舟車勞頓”。但是現在,我們很少讀jū這個音,這個音只在象棋“車馬炮”裏存在,所以這句詩小朋友若是讀成“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也不算錯。這兩句就是說,居住在人來人往的地方,卻不會受到世俗交往的喧擾。

下一句是“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這是接着上句詩來寫的,這裏的君:指作者自己。何能爾:爲什麼能這樣?爾的意思,小朋友說這題我會,上次老師說了是“你”的意思。不是的,每個字在不同的句中意思可能不一樣,在這裏,“爾”的意思是,如此、這樣。是不是覺得有點難?多積累一些就會了。這兩句詩的意思就是:問我爲什麼能這樣,只要心志高遠,自然就會覺得所處地方僻靜了。

接下來說“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採菊好理解,就是摘一朵菊花。在哪裏採呢?在東籬下,東籬據說是一座山的名字,也有人認爲東籬就是籬笆。小朋友們想一下這個畫面,陶淵明在辭官回到農村之後,在一個山下隱居,有一天信步走到東籬山下,隨手摘下一朵菊花,悠然間擡頭,就就看了遠處的南山。是多麼的自在,慢悠悠的生活。南山是哪裏呢?有些人說是指廬山,畢竟陶淵明是江西九江人嘛,也有人說就是一般的山。具體是哪座山我們就不追究了,這個目前沒有定論。

我們來看“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xuán)”這兩句詩。山氣就是山間的雲氣。日夕,是“傍晚”的意思,相與:相交,結伴。“相與還”,一起盤旋飛翔。在這裏,還不念hai,也不念huán,而是年xuán,同“旋轉的旋”。這兩句詩的意思是,傍晚時分南山景緻很好,霧氣在山峯間繚繞,成羣的飛鳥在上空盤旋。

最後兩句“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wáng)言。”,真意:從大自然裏領會到的人生真諦。最後一句的忘,讀第二聲wáng。“欲辨已忘(wáng)言”的意思是,想要分辨清楚,卻不知怎樣表達。

整首詩就是寫詩人在晚霞的輝映之下,在山嵐的籠罩中,採菊東籬,遙望南山。顯得十分悠閒自在。希望小朋友們花費一些時間,把這首詩背會,如果你實在背不會,就先記住“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這兩句非常著名的詩句。

二、《寒菊》

我們再來學習一首有關菊花的詩,來自南宋詩人鄭思肖的《寒菊》,也叫《畫菊》。這首詩也比較出名。看電視劇《甄嬛傳》的時候,裏面有個情節,說沈眉莊喜歡菊花,皇帝就送了各種菊花給她,其中還有綠菊花。皇帝問她世間好花那麼多,爲何偏愛菊花?沈眉莊說“寧可枝頭抱香死,不教吹落北風中”,她欣賞的是梅花的氣節。我們一起來讀讀《寒菊》這首詩——

寒菊(宋·鄭思肖)

花開不併百花叢,獨立疏籬趣未窮。

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

鄭思肖,是南宋末年的愛國詩人、畫家。元兵南下僅略南宋時,鄭思肖憂國憂民,向朝廷獻抗敵之策。但未被採納。南宋滅亡後,他便一直隱居在蘇州的一個和尚廟裏,終身未娶。

鄭思肖擅長畫墨蘭和菊花,他的畫花葉蕭疏,沒有根也沒有土,有人問他爲什麼不畫根土,他回答說:“大宋的土地已經被人掠奪,你不知道嗎?”這首寒菊就是在南宋滅亡之後寫的,題目寒菊,就是菊花,因爲開在深秋時節,所以稱爲寒菊。我沒來看一下這首詩的意思。

前兩句“花開不併百花叢,獨立疏籬趣未窮”,並,是靠在一起的意思,不併,就是不合、不靠在一起。疏籬,指稀疏的籬笆,窮是窮盡的意思,無窮,就是無盡。這兩句是說,菊花盛開在深秋時節,從不與百花一起開放,獨自生長在稀疏的籬笆旁,情操意趣卻沒有窮盡。

這兩句詩小朋友都好理解,知道菊花是開在秋天的。春天的時候,天氣和暖,百花盛開,世間萬紫千紅,爭奇鬥豔;到了秋天,這些花不耐寒,全都凋謝了,只有菊花默默地挺立在深秋的風霜之中。因爲菊花耐寒,所以古人認爲菊花是堅強的,賦予它堅貞不屈的精神。

後兩句“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什麼是抱香死呢?就是菊花枯萎後花瓣不落地,仍然在枝頭上掛着,所以稱爲枝頭抱香死。何曾,意思是“不曾”,北風,就是寒風。這兩句詩的意思就是:菊花寧可在枝頭枯萎而死,也不曾被凜冽的寒風吹落。表示自己鄭思肖堅守高尚節操,寧死不肯向元朝投降的決心。

三、《問劉十九》

我們接下來學習一首冬天的詩歌,是唐代詩人白居易的《問劉十九》。時間過得真快,不知不覺又到冬天了。冬天的第三個節氣是大雪,就在12月7日。大雪節氣與小雪節氣一樣,跟天氣關係不大,不是說大雪這一天要下大雪,它也是反映氣候特徵的一個節氣,大雪節氣的特點是氣溫顯著下降、降水量增多。講完了大學的節氣,我們一起來看看這首《問劉十九》——

《問劉十九》(唐·白居易)

綠蟻新醅(pēi)酒,紅泥小火爐。

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題目中的“劉十九”是誰呢?其實白居易留下的詩中,提到劉十九的不多,就兩首。但提到劉二十八、二十八使君的,就很多了。劉二十八就是我們熟悉的劉禹錫。劉十九乃其堂兄劉禹銅,是洛陽富商,與白居易常有應酬。這不,到了冬天沒事幹,白居易又想找他喝酒了。

“綠蟻新醅(pēi)酒,紅泥小火爐。”醅,釀造。“綠蟻新醅酒”是說這酒是新釀的酒。新釀酒還沒濾清時,酒面浮起酒渣,酒渣的顏色微微發綠,細如蟻,稱爲“綠蟻”。

“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這個“雪”,在這裏當動詞用,指下雪。

無:表示疑問的語氣詞,相當於“麼”或“嗎”。“能飲一杯無”就是你要跟我一起喝一杯嗎?

整首詩的意思很好理解,就是白居易邀請劉十九來喝酒,他說——

我家新釀的米酒還未過濾,酒面上泛起一層綠泡,香氣撲鼻。用紅泥燒製成的燙酒用的小火爐也已準備好了。天色陰沉,看樣子晚上即將要下雪,你能否留下與我共飲一杯?

這首詩很容易讓我們產生愉快的聯想,小朋友一起想一下這個畫面。家裏最近釀好了酒,酒罈子打開了,甘甜可口的米酒芳香撲鼻。小巧的紅泥火爐樸素溫馨,爐火正燒得通紅,正好用來溫酒,詩人圍爐而坐,爐火的光照亮了傍晚時的屋子,也照亮了浮動着綠色泡沫的酒中。在這樣一個風寒雪飛的冬天,在這樣一個暮色蒼茫的空閒時刻,邀請老朋友來飲酒敘舊,更體現出詩人那種濃濃的情誼。

這首詩裏面有個“雪”,是這首詩的背景,寫得很巧妙。寒冬臘月,天將要下雪,家酒新熟、爐火已生,只待朋友早點到來相聚暢飲。其實,大家都知道,在寒風瑟瑟大雪飄飄時,會讓人感到很冷,非常冷,但越是這樣,就越能反襯出火爐的熱和友情的珍貴。祝福我們羣裏的小朋友,在以後人生的道路上,都有一個願意爲你在寒冬溫酒的朋友。

今天就講到這裏,大家把這些詩都背會哈,期待你們的表現啦。

本週打卡主題:花中四君子•菊花開處,羅宅含香

(①②③任選兩首背會,有餘力者可三首全部背會)

①《飲酒·其五》(晉·陶淵明)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xuán)。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wáng)言。

②《寒菊》(宋•鄭思肖)

花開不併百花叢,獨立疏籬趣未窮。

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

③《問劉十九》(唐•白居易)

綠蟻新醅(pēi)酒,紅泥小火爐。

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