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座被唐詩捧紅的名樓,雄偉高大,命運卻一波三折

中國古代有兩千多座樓閣,其中被唐詩捧紅的有四座。它們分別是湖北武漢的黃鶴樓、湖南嶽陽的岳陽樓、江西南昌的滕王閣,還有山西永濟的鸛雀樓。

這四座樓,有一個相同點:那就是都建在有山有水的地方,四周風景秀麗;而且都有着豐富的文化內涵,很有魅力。

所謂四大名樓,一直以來的排序都是黃鶴樓、岳陽樓、滕王閣和鸛雀樓。但是對於前三名,大家都沒有什麼意見,第四名是哪座卻衆說紛紜,好在有王之渙爲它代言,他登上鸛雀樓後,寫下了那首三歲孩子都會背的《登鸛雀樓》,讓鸛雀樓名震天下。

《登鸛雀樓》(唐·王之渙)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鸛雀樓在蒲州,也就是今天山西永濟市古城西南的黃河東岸。樓有三層,面對中條山,下臨黃河,是登高望遠的好去處。

詩人站在這座樓上,能夠看到滔滔的黃河不停地奔湧,想象着它一直往東,匯入大海。站的越高,才能看得越遠。我們的人生不也是這樣嗎?如果想要看遍千里的風光,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層樓。

王之渙的這首小詩,語言簡單,大氣磅礴,寥寥數語便寫出了流傳千古的佳句。

王之渙所登上的那座鸛雀樓,古城緊靠黃河,那裏有一種以魚爲食的鳥,長得像鶴,嘴尖尖的,腿長長的,名叫鸛雀,它們經常成羣結隊地棲息在高樓之上,所以又稱鸛雀樓。鸛雀樓所處地勢很高,樓體也很高大,是登高望遠的好去處,不然爲什麼要說“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呢,在這四大名樓中,鸛雀樓贏在它高大雄偉。

其實鸛雀樓名氣雖大,命運卻很坎坷,它曾在戰火中被摧毀,幾百年後還出了個冒牌貨,後來的後來,它又在別的地方復活了,真是一波三折。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鸛雀樓最早建立於1400多年前的北周,是北周大冢宰宇文護爲鎮河外之地,築爲層樓。談起宇文護,腦海中就出現影視劇中的各種形象,無論是專權暴虐也好,多情嗜殺也罷,總之都是些政客之間的攻訐與勾心鬥角,沒有什麼事業上的建樹,想不到鸛雀樓的出現,竟還能讓我對他心生一點感觸——好歹也給我們後人留下一個文化符號。

鸛雀樓周邊風景大氣,遠處有連綿的高山,加上氣勢雄渾的黃河,那架勢,可不是一般的亭臺樓閣能夠比的。自它建成以來,就有很多文人、詩人到鸛雀樓上登樓賽詩。到王之渙寫《登鸛雀樓》的時候,這座樓已經建了100多年了。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是最容易讓人產生疑問的詩句:鸛雀樓難道在海邊,王之渙是看到黃河入海的景象才寫下這兩句詩嗎?

這樣想誤會就深了。看看中國地圖,找到山西永濟市,發現它旁邊並沒有大海。事實上,它離大海有一千多公里呢。王之渙大概是看到腳下奔騰的黃河,想象着千里之外黃河入海流的場景吧。

除了王之渙爲它代言,也有很多詩人紛紛來這裏打卡,唐朝有位叫暢當的詩人,也寫了一首《登鸛雀樓》——

《登鸛雀樓》(唐·暢當)

迥臨飛鳥上,高出世塵間。 

天勢圍平野,河流入斷山。

鸛雀樓高高的在飛鳥之上,遠離塵世間。在上面能看到天空籠罩着平坦的原野,江河流入峻峭的高山——可見鸛雀樓非常高,登上鸛雀樓就像離開凡間。

王之渙去世後七十幾年後,在唐憲宗元和九年,詩人崔邠和一羣人在鸛雀樓集會,風雅賦詩,還把寫的詩編成集子。這些詩,大部分都沒有什麼流傳度,也許劉禹錫和柳宗元參與的話,可能會有佳作。不過,這隻能是假設了,畢竟元和九年,劉禹錫還在朗州,而柳宗元,還在永州日思夜想重回朝堂。這對共進退的難兄難弟,要到第二年才能短暫回到長安。

說來有趣,李益當時並沒有去登鸛雀樓參加崔邠的集會,卻在讀了崔邠寫的《登鸛雀樓》後,手癢難耐,湊個熱鬧寫了一首唱和之作《同崔邠登鸛雀樓》,在一堆關於鸛雀樓的詩中,李益的這首反而比較有名氣。

《同崔邠登鸛雀樓》(唐·李益)

鸛雀樓西百尺檣,汀洲雲樹共茫茫。

漢家簫鼓空流水,魏國山河半夕陽。

事去千年猶恨速,愁來一日即爲長。

風煙並起思歸望,遠目非春亦自傷。

詩一起筆就形成一種居高臨下、先聲奪人之感,第一句寫站得高,第二句則寫看得遠,蒼茫大地,最能引起登覽者“誰主沉浮”之嘆。

李益生經戰亂,時逢藩鎮割據,唐王朝出現日薄西山的衰敗景象,面對汀洲雲樹,夕陽流水,懷古之幽情如洪波湧起。萬事如流水,彈指一揮間,已成古今,站在歷史高度看,千年也是短暫的,然而就個人而言,愁來一日即爲長。可以說很能觸動人的心底了。

當然,在這些詩人裏,王之渙纔是鸛雀樓的最佳代言人,由於他寫了《登鸛雀樓》,這一千多年來,鸛雀樓的大名可以說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不過,雖然它的名字被傳誦了一千多年,這座樓本身的運氣卻沒那麼好。宋末元初,成吉思汗以及後來他的子孫金戈鐵馬進攻中原,金兵與元兵爭奪蒲州,狼煙不斷,戰火摧毀了這座名揚四海的樓,只剩下一點殘存的故基。

到了幾百年以後的明朝,突然出現了一個冒牌的鸛雀樓。原來,那時當地有一座西城樓,懷念鸛雀樓的人們,不知道出於什麼心理,就把西城樓的名字改成了鸛雀樓。名字是有了,可是終究不是原來的那座鸛雀樓。

既然很多人都希望能讓鸛雀樓復活,那在黃河邊上建一座新的鸛雀樓,就在舊樓的位置按照當初的樣子來重建吧?可是,難度還是很多,這麼多年過去了,黃河都改道了好幾次,鸛雀樓遺蹟也見不到一點蹤影了,即使想模仿也無從下手。

時間流淌到現在,鸛雀樓在大家的呼聲中復建,是在黃河邊重新找的一個好地方。1997年12月,鸛雀樓的復建工程開始,2002年9月26日,新鸛雀樓落成,並開始接待遊客。新建的鸛雀樓是四檐三層,仿唐制。這就是我們今天見到的鸛雀樓啦!

雖然它不是王之渙登上的那座樓,每年還是有無數的人慕名而來,感受“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的意境。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