輸入框與按鈕模糊的邊界

之前在做在線問診的時候,有些患者明明有追問的需求,但是卻不敢點擊追問按鈕。我們分析下來,猜測可能是因爲追問這個按鈕特別像是一個表單的提交動作,用戶不知道點完之後會發生什麼,有些害怕,不敢點擊。

於是同事把按鈕改成輸入框的樣式,雖然本質上仍然是一個按鈕點擊後喚起真正的輸入框,但用戶會認爲這是輸入框不是按鈕,點擊率確實提高了不少。

事實上很多社交 App 的評論都是這麼設計的,雖然在邏輯上並沒用減少點擊次數和頁面跳轉次數,但用戶的心理會認爲輸入框比按鈕更輕量,負擔更小,更願意去點擊。

最近發現阿里系所有 App 在首頁搜索框右邊特地再加了一個搜索按鈕。首先這個設計邏輯不對,輸入框中佔位符有預置的搜索詞。從用戶預期上來說,點擊之後應該把這個預置的搜索詞的搜索結果給我,但實際上只是打開搜索的界面而已。

爲什麼搜索框這麼明顯還多此一舉加個邏輯不對的按鈕?有次我無意中觀察一位老人使用豐巢快遞櫃時找到了思路。

老人家先是點擊了“取件碼取快遞”文案,發現無效果後再點擊“確認”按鈕,最後才點擊了輸入框。我猜測老人是抱着“用取件碼就能取到快遞”這個想法,視力不佳又沒有對輸入框形成認知,忽略了輸入框的佔位符文案“請輸入取件碼”,因此先點擊上方的文案,在沒有奏效後嘗試點擊視覺上最好點擊的按鈕。

之所以阿里特地在搜索框上加按鈕是因爲

  1. 首頁下半部分內容太多視覺樣式複雜,加按鈕使得搜索入口更突出更具有指示性,可以第一時間就被用戶發現。
  2. 由於阿里的產品用戶體量太廣,老年人並不知道輸入框和🔍放大鏡圖標代表搜索,因此特地加上醒目的按鈕告知。
  3. 在避免老年用戶點擊搜索按鈕後直接進入預置詞搜索結果頁面,使他們更加困惑:“我只是想要搜索,這些都是什麼?”,就沒有直接跳轉到搜索結果頁,而只是打開搜索頁面。

我帶着這個猜想去請教在阿里工作的朋友,得到的答覆非常簡單幹脆——加了按鈕點擊率更高

無獨有偶,前段時間滴滴 App 大改版,出發地”由輸入框改爲右箭頭,“目的地”的輸入框佔位符由傳統淺灰色變成加黑加粗的特大字體。

這是非常好的改版,因爲“出發地”和“目的地”本質上都不是輸入框。由於滴滴地圖定位技術能力趨近成熟,很多情況不需要手動輸入,“出發地”由輸入框弱化成右箭頭能給真正要用戶輸入的“目的地”留給更大的空間。“目的地”佔位符加黑加粗能提升用戶的操作效率。

以上這些案例可能預示着新的設計趨勢,這讓我也陷入沉思,輸入框和按鈕的邊界到底是什麼?

我們是要教育用戶這個輸入框那個是按鈕,還是按着他們的天性不斷模糊兩者的界限,說不定哪天會因此產生一個新的控件來專門代指這種模糊邊界呢。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