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服(三)價格

大學前

高中的時候我曾問過一個女生,當時她剛好買了一件打底衣,我問多少錢:(她)你猜?聽說她家庭條件還好,我說60,(她)再高一點,80,(她)89,我吃了一驚,打底衣89,記得自己買過最貴的長袖也就49。但凡遇到這種,我都稱之爲“有錢人”。

在上大學前,記得每到過年的時候,不管我新年買的衣服多麼華麗,衣服的價格跟他們比起來,往往都是差一大截,或許是因爲叔叔做服裝生意的緣故,對於買衣服他們總知道去哪裏買,什麼時候段去買才更合適,但最大的原因或許還是來自家庭經濟的差距,所以其衣服的品質及價格往往都比我的高一個檔次,比如一件格子衫,200+。

嬸嬸家他們常年居住於城市,

某一次我跟嬸嬸他們一起出門逛街,沒想到他們是要去買衣服,於是便進了一家超大的服裝店,當時第一眼看到瞬間驚呆了,店名叫什麼,我也忘了,只知道那一家店面超級大,10,20多個員工在推銷導購,那是我第一次進這麼大牌的服裝店,看了一下衣服的價位,一件普通的短袖100+,而這還是那店裏最便宜的衣服了(特價99除外),就這樣他們都在那挑選衣服,我便盡情的看着。那一次,我似乎也找到了答案,嬸嬸給孩子挑選的衣服,幾乎可以忽略價格,200多的短袖也拿來試穿,其次,他們在買衣服的過程中優先考慮的不是衣服的價格,而是衣服合不合適,其次是考慮衣服的搭配,但凡沒有可以搭配的衣服就不會買(除非買一套),那一次陪買後,我算是知道,爲什麼堂兄弟衣服的質量都那麼給力,而且穿着給人的感覺還那麼帥氣。

另外,去這些品牌店,服務質量真的沒得說,細心耐心貼心,她會認真的回答顧客的每個問題,只要進去的人基本都會有一個導購員跟着爲顧客服務,衣服隨便試,試到滿意,哪怕最後不買也沒關係,所有衣服都是明碼標價,結賬的時候還都是有發票的。

對比於家人給我買的衣服的時候,品牌店=小檔口,幾乎不存在試衣間,更沒有那麼多的導購員,一個店也就2,3個人,而衣服 的價位基本都需要叫殺,另外,當試到一件好看的衣服的時候,第一眼需要考慮的是價格,100以上的褲子幾乎不考慮,殺價殺不過也不會買。以至於每次跟家人去買衣服我都好累,她們選的很累,我試着也累,幾乎沒有什麼購物體驗。

(只要到那些店買,不能不殺價,某年底,我跟姐姐逛了衣服,一件外套,看着滿意後想買商家要168,我們只砍一百,不給走人,之後商家妥協了。買完後有去到另一家店,發現有賣跟我買的一模一樣的衣服,我進去問,多少錢,他們248,我頭也不回,他們還說別走啊1要多少你說嘛200啦....我.....)

上高三那一年,那時候放學的每天晚上都是去姑姑家喫飯,而有這麼一次,叔叔也來了,他出差經過家鄉所以便在姑姑家喫飯,回來後他們便開始聊着,姑丈說你不是出差嗎怎麼買那麼多衣服?叔叔說,現在轉季衣服大降價,所以就買多兩套了,平時這一件襯衫都要好幾百,現在一百多2百,之後拿出來給我們瞧了瞧,我看了後,那是一件短袖,摸着那布料摸着簡直不要太絲滑,姑丈說:就這一件1百多2百啊!叔叔笑着說:是啊!算便宜的,這價格平時買不到呢。聽到後姑丈“嗯”,直接把頭轉向電視,或許他自己都不知道說什麼了。因爲他所穿的衣服,一件也就2,30。

大學後

而這樣的改變源於大學,上大學後,某次與姐姐她們出門了,沒想到她們看我沒什麼衣服便決定給賣衣服,當時還帶了她的前男友,這老兄感覺也不是特別有錢,但這着裝看着是真豪,純正的椰子鞋,2 3k,襪子都要上百塊,還有一身有品牌的運動服裝。於是他便帶我進了一家服裝店,看了一下,這店跟以前嬸嬸逛的差不多,想想算了,這衣服肯定很貴,但他也一直慫恿我進去,於是各種試,雖然 沒有一對一的導購員,但對於那店的衣服都是試到滿意爲止,這彷彿回到了之前跟嬸嬸去買衣服的場景,於是他們給我挑選了一條褲子,他們都說好看,但我看的是價格,簡直不要太貴,七分褲278,我傻了,沒再說話,又挑了一件上衣80+,選好二話不說直接結賬,一套下來300+,還是夏服。路上我拎着衣服,幾乎都快當成了寶貝。那一張發票以及品牌的專用袋子我更是放到稀巴爛才捨得扔,因爲那也是迄今爲止我擁有過最貴的一套。但沒想到的是,那一次購物也是我跨向較高消費的一個開端。

因爲在那之後,我所有在線下買的衣服,都是去那些品牌店,常去的品牌店叫做優衣庫,然而在天河體育中心,那一家店也足夠氣派,最便宜的衣服品牌叫做熱風。我也很少去那些街邊買衣服或者大型的服裝樓買衣服,到了大學,我一買衣服也都是去安踏李寧adds逛,看到喜歡的外套,也是直接買了。嗯,三百多,沒事,就是有點心痛。當每一次逛衣服,都讓我夢迴那一次經歷,每逛到一件衣服都能讓自己滿意。另外還有這些操作:試到爽,好服務,有發票。

而同時也讓我覺得原來堂兄弟他們倆穿的衣服,也就那樣,畢竟現已是平起平坐。而相反的,每次買了一套幾百的衣服,卻不再一味的當成寶貝,在那一次經歷後的每次購物,都讓我內心的激動下降了那麼一點點,慢慢地歸於平常,我似乎也接受了這樣的事實。

或許是城市的影響,或許是消費觀念的改變,那些過百的服裝,在我眼裏漸漸地變得沒那麼貴,一件衣服一百多的價位都叫正常,一件外套褲子300內的衣服均是在可接受範圍之內(上衣除外),而百元以下的衣服變成了便宜。當我去跟同學交流的時候,她們說,現在的衣服都是這個價,還有的說,我的衣服都很便宜的,我問了下價格,一百多吧!

(前幾天,妹妹買了一條褲子,80,發到了羣上,以前都是說貴死了貴死了,然而這一次,姐姐一口一個便宜,還爭着要買)

我姐姐也曾是調侃着說:在廣州的人買衣服,劃分三個等級窮的就是優衣庫,正常或有點錢的adds,土豪都是耐克,我便說還有Aape,我看過那個店一個帽子幾百塊。到底是不是這樣,我也不知道,只能說初步理解吧

然而,這也讓我跟家鄉的老鐵產生了不同的消費觀,我跟他很熟,他的家我也常去,關係都還可以,有次我朋友說,我這套衣服可是很好的,因爲很貴的,我當時便有這麼一個疑問,是因爲貴才覺得好嗎,結果他笑了笑,我問,多少錢,那一套150,我聽着似乎不痛不癢,哪貴了!在此之前他便知道我有那麼幾件衣服是品牌店的,於是總是調侃到:你們都是有錢的,像我都沒錢。而在此前他也曾說自己要買衣服,我便說去家裏的商業區買就好了啊,結果他說:那些店不是我們去得起的,我說還好吧!上衣最貴也就100左右,他直接:呵呵。

之後我又去問了下他姐姐,我說你買衣服的價位都是多少,她說幾十吧,我說上衣呢?她說:2,30,(我)那貴的呢?(她)貴的4,50,褲子的話一百多吧!而且還得想很久。說完又來一句,你們都是有錢人,我們比不了的。

有着相同觀念,還有我的父母,在大學中,每次一回去,他們便說:怎麼不去多買些衣服穿,現在衣服都那麼便宜,100塊三四件,我...。沒錯,在那些地方買衣服,確實不貴,但又有多少件是適合自己的呢?但他們的觀念卻非常簡單不要太老土,合身就行。也說:不用買太好的,再好也是跟不上別人的,而且每一年都會有新款式。

但上大學後,我卻不這麼認爲了,因爲好的衣服怎麼穿都不會壞,而不好的最多就穿一季,大二的時候我曾給父母慫恿着去那些小當鋪買,買的時候看着還好,穿了不到一季,那衣服就不行了,相反大一買的那一條200多的褲子,我穿到現在,褲子的商標已經被刷洗至看不清數碼,但褲子布質依舊那麼好。

之後我們買的衣服每當父母問起價格時,我們都會殺價,多半是怕捱罵吧!一百以上的衣服都說幾十,幾百的說上百塊,雖然聽到後的他們會自滿的說,現在衣服真的太便宜了,500快穿到自己都嫌棄。

但事實上,500塊只能賣兩套,還得是優衣庫、熱風這種。

不得不說:上了大學,的確讓我改變了原本的消費觀念,也讓我看到更多的可能,慢慢地我對於很多事也變得不再那麼稀奇,而那些所謂的很高大上的東西,當自己見|體驗多了,也不見得有那麼高大上,相反自己還看到的更多更高大上的東西。

寫到這裏,我想說:你以爲的終點,其實是別人的起點,或許人就是在這樣不斷的去見識新鮮事物,不斷的擴寬自己認知的邊界,纔看到了更多的可能性,纔不會固化自己的思維。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