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向南】河南文旅真的很“中”

跨越之旅,第三天,高速路上

行車700餘公里,歷時九個小時從北京抵達河南許昌,當地溫度6℃/-6℃,有風,體感微涼。

下午四點半接到一則充滿詩意的短信,發自河南省文旅廳,內容絕對是我見過最不忍刪除的入境信息。

爲顯尊重,我一個字不刪,摘錄如下:

“詩和遠方,豫見美好。老家河南,一個來了都說“中”的地方歡迎您!旅遊諮詢投訴電話:0371-65506775;65508110”。

怎麼樣?這宣傳語有“味道”吧!我品了又品,覺得這幾十個字太有內涵了。詩和遠方讓人嚮往,來到“豫”,見到美好!“老家”意味着華夏文明發源之地,一個“中”給了我無盡的期待和想像。

不是每一個省市的過境信息都這麼有吸引力,我好奇地打開短信文件夾,找出了北京和天津的短信,不看還好,果然是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啊。

天津:

歡迎您來到美麗天津,祝您旅途平安愉快,更多文旅信息請關注微信……【市文化和旅遊局】

北京:

北京市文旅局提醒您:請遵守北京市疫情防控、安全生產、生活垃圾分類等規定,科學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離,遊覽景區需預約,維護首都安全穩定。

不知上面兩個城市文旅部門看到後,會不會不惜一切代價在網絡上封殺我這篇文字?要麼就是努力找到一條超級地縫鑽進去。


許昌歷史小知識:

許昌別名:蓮城、許都、魏都、漢魏故都

許昌市轄2個區、2個縣級市、2個縣:魏都區,建安區,禹州市,長葛市,鄢陵縣,襄城縣。

許昌古稱“許”,源於堯時,高士許由牧耕此地,洗耳於潁水之濱而得名。

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之地:東漢建安元年八月(196年),曹操至東漢京都洛陽迎獻帝,遷都許都許縣(今河南許昌東),漢朝末代都城。 

魏國魏黃初二年(221年),魏文帝曹丕以“漢亡於許,魏基昌於許”,改許縣爲“許昌縣”。

許昌地處中原腹地,歷來爲兵家必爭之地。特殊的地理位置決定了許昌名人輩出,據有考證,二十四史中立傳的名人有5700餘人。曹操曾這樣評價許昌的歷史人物:“汝潁固多奇士。”

許昌古文化有史前文化系列、漢文化系列、三國文化系列、寺廟建築文化系列、鈞瓷文化系列等。


華夏第一都:

華夏第一都歷年來一直有爭議,總的來說,從歷史、政治、影響力來看,符合這個稱呼的在於這五個城市之一:禹州、二里頭、臨汾、夏縣、安陽 。除了臨汾和夏縣,另外三個都在河南。

禹州(許昌下屬地級市)

古代大禹因冶水有功,受封於此,禹之子啓繼位後,在此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奴隸制國家,史稱夏朝,因此禹州素有“華夏第一都”之美譽。

在數千年曆史發展中,孕育出了雜家呂不韋、先秦法家韓非子、西漢留侯張良、西漢改革家晁錯、曹魏謀臣郭嘉、唐代畫聖吳道子,行書鼻祖劉德升、補綴《史記》的褚少孫、《笑林》祖師邯鄲淳、明代五朝元老馬文升等賢達名流。

(可樂寫於2020年12月18日,星期五)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