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合之衆》的核心內容(1)

本書是作者勒龐(社會心理學家)所寫,如書名所言,主要講的是the crowd(羣體)的心理研究,翻譯爲烏合之衆,感覺一看書名就很容易理解,可能導致很多人沒有看的興趣,認爲可能就是一個個結論加一個個例子,但是不讀完怎麼裝逼,啊哈哈哈。

烏合之衆表面上理解,就是指那些容易盲從的一大羣烏泱泱的人,比如社交媒體上隨便出來一個消息,就有人開始站隊,出反轉後又一輪新的站隊,但是消息是否真實還沒搞清楚,還有公衆號上一些文章,各路大v的不同言論,一不小心就會掉進陷阱,覺得這個說的也對,那個說的也對。

這裏借用書中的話,羣衆容易被洗腦的原因,書中提出是由於羣體的推理能力十分低下,“一些意見不費吹灰之力就能夠普遍被公衆所接受,更多的是因爲大多數人感到,他們不可能依照自身的推理形成自己特有的意見。”

那麼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本書究竟在講什麼吧。

導言:羣體的時代

歷史變革的根本原因是由於人類思想的變化,而人類思維發生轉型的兩個基本因素是:第一個因素是宗教、政治和社會信仰的破壞,而我們文明當中的所有因素都植根於此;第二個因素是通過現代科學和工業的探索發現,創造了全新的存在和思維條件。

當前的時代正處在變革的過程中,是一個無政府狀態的混亂時期(這裏說的是作者所處的時代),然而不管未來社會走向如何,羣衆的力量正在崛起,而羣衆只有強大的破壞力,他們的統治是野蠻的。總而言之,研究羣衆心理學很有意義。

第一卷 羣體心理

第一章 羣體的一般特徵

從心理學角度看羣體的構成,大量的個人聚集並不足以建立一個羣體,一個羣體的特點與這個羣體中的個人所具有的特點完全不同。

儘管不同羣體的構成可能是不同的,但他們普遍具有相似的特點,那個羣體裏面的所有人的情感和想法都指向了同一個方向,他們那些有意識的個性消失了,一個集體的思維形成了。

而形成羣體無意識的原因是由於,人的差別主要是在智力方面,而在直覺、情感和感受上卻是非常近似的。在屬於情感範疇的每一件事上——宗教、政治、道德、愛心以及同情心等,最出衆的人也沒比普通人高明多少,因此人們聚集在一起之後,喪失了理性,就表現出情感上的特點,因此羣體的水平總是比較低,而且不管是怎麼樣的組成結構,羣體對同一件事的看法,都是類似的,後文舉出了陪審團的例子。

羣體的特點是怎麼被創造出來的?

第一個原因,羣體都是匿名的,因此,也不必承擔責任。那些總是控制個人的責任感會消失殆盡。

第二個原因,是傳染的現象,我們必須把它看作一種催眠方法,在一個羣體裏面,每一種情感和行爲都具有傳染性,傳染性的程度足以使個人願意將他自身的利益奉獻給羣體利益

第三個原因,羣體易於接受暗示,這就是我們在前面提到的互相產生作用的傳染的結果。

從智慧的層面上看,羣體總是要比被孤立的個人的水平低,不過從感受,以及被這些感受驅使的行動來看,羣體的表現要比個人表現得更好或者更糟糕,這都要看具體的環境是怎麼樣的。這也就意味着,羣體可能會成爲犯罪羣體,也可能成爲英雄主義的羣體,比如法國大革命中暴虐的大多數,如今受愛國激情影響而進行的帝吧出征。

第二章 羣體的感情和道德觀

1.羣體衝動、易變和暴躁。

2.羣體輕信且易受暗示。

3.羣體情緒的誇張和單純。

4.羣體的偏執、專橫和保守。

5.羣體的道德觀。羣體太沖動,太容易變化,因此它不能算在道德的範疇之內。但是,如果我們把某些暫時呈現出來的道德與品質,看做“道德”,我們或許會說,羣體會時不時地表現出非常崇高的道德品質。這裏舉例在暴亂中,爲了表現自己具有某種崇高的理想,人們可能會把拾到的財物上交,儘管他可能平時是個無惡不作的罪人,經常偷雞摸狗。

第三章 羣體的觀念推理與想象力

1、羣體的觀念

觀念可以分爲基本觀念和次要觀念。

基本觀念:環境、遺傳規律和公衆的言論都給予了它非常良好的穩定性。過去的宗教觀念,以及今天社會主義和民主觀念,都屬於這類觀念。

次要觀念:是由一時的環境影響產生的偶然的、短暫的觀念,例如那些讓個人或是某種理論癡迷的觀念。

爲何相矛盾的觀念能夠同時存在?

首先,無論給羣體提供什麼觀念,它們都只在具有非常絕對、堅定、簡單的形式時,才能施展有效的影響力。

因此觀念常常以形象化的形式出現,而沒有邏輯上的連續性,一個個新觀念很容易以形象化的形式出現,儘管他們是相互矛盾的,也會使羣體信服。而且羣體缺乏批判精神,他們也無法感知矛盾的存在。

儘管有很多種觀念出現,但能產生影響的是那些進入無意識的領域,成爲一種情感。而一旦一種觀念灌輸進羣衆的思維中,這種力量就會變得不可抗拒,這種基本觀念也可能存在錯誤,而不是完美無缺的。

2、羣體的推理能力匱乏

羣體推理是不嚴謹的,它的特點,就是把彼此不同、表面相似的事物聯繫在一起,並且迅速把具體的事物普遍化。

而控制羣體的人,也是提供這種不嚴謹的論證,用親密互動激發出對羣體有誘惑力的對象。回憶在演講中被煽動的場面,往往情緒會有很大的起伏,但並不會思考演講中有什麼邏輯。

羣體不具備推理能力,也不理解一系列的邏輯論證,所以推理過程對羣體來說並不重要,同樣他們也沒有辨別真僞或作出準確判斷的能力。

3、羣體想象力非常強大

    一個事件中的不同尋常和傳奇之處往往能給羣體留下極其深刻的印象。當一個文明被分析過後,你會發現在現實當中,那些不同尋常的和傳奇的事蹟給予了文明真正的支持。比如中華五千年所說炎黃子孫,炎帝黃帝的神話故事。正是我們文明的根基。

    同樣,最能清晰、如實地展現出人物形象的戲劇表演,往往會對羣體產生巨大的影響。電視、電影往往比書本更吸引人,現如今的短視頻、vlog風頭正盛。

    而無論猛烈刺激羣體想象力的東西到底是什麼,它都會以一種令人驚異,非常透徹的形象展現在我們的面前,不需要任何多餘的解釋,或是隻伴隨有幾個不同尋常或神奇的事實。刺激羣體想象力的並不是事實本身,而是它們產生並且被人們注意的方式。如果我可以自由發表言論的話,我會說,務必對它們進行濃縮,它們纔會產生一種充斥思維的、令人感到驚異的形象。只要瞭解了影響羣衆想象力的藝術,也就掌握了統治他們的藝術。

比如前段時間在傳的美國流感死亡6000人,使人震驚,同時出現一種論調是美國死的人更多,我們國家的肺炎還沒有那麼嚴重,但是很多人忽略了其中的致死率是不一樣的,流感基數更大,僅僅這個數字就足以刺激羣體的想象力。

第四章 羣體信仰所採取的宗教形式

宗教情感有着非常簡單的特點,例如崇拜某個具有至高威信的人,對於生命所必不可少的力量的畏懼,盲目服從它的命令,沒有討論其信條的能力,散播這種信條的願望,傾向於把所有它們不能接受的人看作敵人。無論這種情感涉及的對象是一位不可見的上帝、一塊木頭或是石頭偶像,還是一位英雄或是一個政治觀念,只要它表現出了以上所說的特點,它就總是會保持宗教的本質。

恐怖主義分子信奉的被扭曲的宗教,或者是某個特殊時期對英雄人物、領袖的崇拜,或者是革命戰爭中對國家或某種信仰的狂熱追求,都可以叫宗教情感。

而作者提出,在歷史劇變中,是羣衆在起作用,由於羣衆的服從,在這些歷史事件的最深層,總會發現在起作用的不是統治者的權力,而是羣體的靈魂。


這是本書的第一卷,我會繼續更新,歡迎多多點贊,評論,關注~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