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14 關於投機取巧 | 教育無小事

在同行者分享了一個案例:

昨天帶娃參加一個活動,其中有個環節是讓在場的小朋友人手一隻長吸管連着氣球,比賽誰最先把氣球吹爆。(場地周邊有同款吹好綁好的氣球)

我看娃子們在那兒各種使勁兒吹,幾個可以吹到挺大,幾個幾乎吹不動,我娃是幾乎吹不動的其中之一(沒掌握技巧)。

然後搞笑的一幕發生了,我娃當時手裏剛好拿了一個場地佈置的氣球,她就“機智”地把那個吹飽滿的氣球頂在吸管盡頭。。裝作是自己吹出來的樣子混入了吹氣球隊伍中。。。

後來這個比賽因爲太多小朋友吹不動、吹得動的也不敢吹爆而不了了之,也就沒有什麼實質性的“比賽結果”。


回家後跟娃聊了下這件事,問她當時的想法是什麼。她說我不希望因爲吹不起氣球而被小夥伴嘲笑,就想了這個辦法。

我們跟她說這個事兒可大可小,確實這也是解決困擾的一個辦法,但這叫投機取巧,如果放在考試的場景中,就是作弊。如果考試,你會這麼做嗎?她說不會。

這個話題大概就講到這個程度,沒有再繼續了。感覺好像沒完全解決?想聽聽大家的想法。


得到了同行者們的迴應:

虹:我覺得可以再聊一聊,三個方面:1.告訴她這個是耍小聰明,不誠實,人不能耍小聰明,自己以爲別人沒看見,其實別人看得一清二楚。2.認同她不想被嘲笑的心理,但是這個也反應出她沒有那麼自信,可以讓她試着不要太在意朋友的眼光,自己不行的地方要接受。3.我覺得大人設計這樣的遊戲有點不合適,我今天下午剛好吹了一個氣球,我覺得大人吹都要用好大的力氣,吹一個我就有點缺氧了。

凌:不管這個比賽是什麼類型和結果,讓孩子想象下換位思考,如果她費了很大的力氣把氣球吹到3/4,場上沒人比自己的氣球大,但是忽然有個小孩類似自己把現場的氣球當成自己吹的,結果那位小孩得了第一名,她會怎麼想。引導她自己換位去思考,也不必指責她。

昭:正確看待評價,引導從關注結果轉爲關注過程,培養成長性思維。


晚上順了個話頭,跟娃再次聊起了關於昨天吹氣球的事。一一執行了同行者們給到我的建議:

1.我們理解你,不希望被同學們嘲笑,確實你在吹氣球這件事上比較弱,人沒有辦法什麼事情都拿第一都很厲害的,總有所長。順帶聊了聊付出與收穫,有付出才能在某些方面得到精進;

2.跟娃聊了換位思考的場景假設,她表示自己會覺得還好,因爲她會把這個情況跟老師反饋。我們繼續跟進這個反應,說明她也認同這麼作弊是不公平的,並不合適。

3.跟娃表達了,其實像這種小遊戲更多的是去感受快樂的過程,大家一起去嘗試通過努力把小球吹起來的過程纔是最重要的。有努力了,最後結果順其自然就好。

娃子看着也都接受了以上觀點,不過真正消化吸收多少還未知。


再次感慨教育無小事。沒想到一次細小的觀察,稍作記錄,也能延伸出這麼多的內容可以探討交流。希望以後還能有更多這種互動。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