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能夠見到寶器幻化出的器靈

題目:讀書,能夠見到寶器幻化出的器靈【夜花晨拾(2)】

作者:曲潤璉

時間:20201219

齊二燁,終其一生,只是農民。但卻是個認識字的農民。

二燁祖上,清朝時候,曾經在村子裏開過雜貨鋪。想來開鋪者,至少會記賬吧!但是,也有熟練掌握小九九但大字不識幾個的人,比如說二燁後來的妻子黃翠英。因此,二燁祖上是否曾有人讀過書,難說。但至少二燁的祖父、父親等,是不識字的。

二燁父親雖不識字,但卻覺得讀書必有大用。二燁在1920年代,成了本村裏同齡人當中,“唯二”的讀書郎。全村一共這兩個學童,早起結伴去私塾,想來也是一道風景。

二燁上學的時候,村子中間,有個池塘。村裏人把池塘邊叫做“灣沿”,直到幾十年後池塘被填平、上邊蓋上房子,村裏老人仍固執地把原來的池塘邊所在的位置,喚作“灣沿”,因爲這裏是傳承了幾十年的村中的集市所在地。1980年代,村裏人見了面仍經常順口問道,你今天上灣沿買東西了沒有?這個時候的齊二燁,已經七十多歲了,他私下裏告訴自己的孫子齊聯,那池塘原址上蓋的房子,地下必壓着靈異的寶器。

當年二燁與小夥伴兩人,早起結伴去私塾,天還不太亮。路過灣沿時,突然看見池塘邊有白色的大鳥,非鴨非鵝,美麗異常,撲騰不已。小夥伴驚喜有加,就要撿起石頭去打。二燁及時制止,告訴小夥伴,這很可能是“寶器”幻化成的白鳥,打不得啊!因爲這白鳥顯然不是村中原有的。這神奇白鳥後來沒在村子裏出現過,但卻始終藏在了二燁的心底。人說書中自有黃金屋,二燁覺得有道理:只有早起讀書的人才能有異遇、得異緣,路逢寶貝!

齊聯這時只有十幾歲,聽了故事,將信將疑。齊聯覺得,或許這寶器只是路過的一隻美麗的大型候鳥,在池塘借宿一晚而已。但是二燁還說過親見狐仙與黃仙聖蹟的事,以齊聯當時的水平,無法用其他理論來解釋得通,於是也只好繼續將信將疑。

但二燁一生,肯定從當年的私塾讀書中,受益良多,得了不少“寶器”。只是他本人可能生在福中未知福,他經常認爲,自己是屢屢跟寶器是擦肩而過的,一如小時候,與池塘裏的寶器,也僅僅有一面之緣,一面之後,再不重逢。

二燁後來走出山村,去大連當學徒,輕易學會了日語,肯定跟已經有了一些中文功底有關。二燁甚至在大連有了一段自由戀愛史,這在1930年代,也是不多見的。1930年代,多數人還不知道自行車爲何物時,二燁已經能單手抓着車把,在大連街道上風馳電掣了。若不是因爲孝順,二燁不可能含淚從當年的大城市回到小山村定居,重新將自己的人生固定在農田之上。在破四舊之前,二燁身居農村,仍喜歡讀自己收藏的《三國》等古書,全是豎版的大大的繁體字。後來破四舊等運動時,不得不把書全毀掉,讀書行爲本身已然危險,加之二燁眼也花了,新書全是橫版的小小的簡體字,於是晚年的二燁幾乎不再讀書。1980年代,二燁喜歡聽收音機,或者給孩子們繪聲繪色講故事,所憑的,仍是當年讀書的底子。

二燁和妻子黃翠英,終其一生對文字和文化抱有敬畏和景仰之心。二燁曾經嚴肅地教導齊聯說:要敬畏天地和文化。在農田裏小便,禁止面向東方升起的太陽,否則就是對太陽神不敬。禁止用有字的紙來擦屁股,因爲這是對文字的不敬。要仁厚待人,先人後己。不要爭家產。喝酒之前,應該用筷子先蘸一點酒,點到桌面上,先敬鬼神。……二燁是這樣教導孩子的,自己也是一直這麼做的。因此,二燁去世後,不到20歲的齊聯發現二燁所居的老房子裏,藏着若干在一般人看來如廢品的“寶貝”。有文革之前黑乎乎紙張做的課本,有1960年代的蓋章的學生畢業證,有幾十年前的房契,有女婿寫來的痛哭流涕狀的懺悔書,有1970年代開始二燁的孩子們寫回來的各種各樣的信,……。齊聯收集起來,默默讀時,覺得這是在讀厚重的家史,恍如隔世。可惜,二燁的三個兒子齊莊芾、齊稼芾、齊林芾,雖然都喜歡讀書,但都沒有父母的保存文字資料的習慣。所以齊聯只能看到父親稼芾幾十年中寫給二燁的信,卻沒見到二燁的書寫的任何一封回信,也算小小的遺憾。

但喜歡讀書、喜歡文字的種子,悄悄種在了齊莊芾、齊稼芾、齊林芾、齊聯等人的心底。齊聯繼承了爺爺喜歡讀書、尊重知識、保存文字記錄的習慣。自初中起,齊聯收到的任何一封信或賀卡,都不曾丟棄過;自己所買的成百上千本書,也都妥善保存,執行着“書與牙刷概不外借”的原則。

齊聯的閨女齊星,同樣愛書如命。如果只有4代人喜歡書,不知能否勉強算得上書香門弟?不算也無妨,只要還允許他們讀書,就夠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