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潤隨筆丨2020 第十七篇

讀《李叔同(弘一大師)傳》得此句: 將貴族的精髓深植其中,從道德修養入手,從人格入手,從獨立自主的思想和精神入手,注重高雅的人生情趣的培養,學校應處處洋溢着典雅而不失朝氣的氛圍。這,纔是應當提倡的教育理念。

看豐子愷先生爲完成承諾,歷經千辛,完成《護生畫集》的文段,令人感動、敬佩。人以羣分,近朱者赤。

對於文化傳播者們而言,善良、正義的品格很重要。

何謂上流社會?上流社會有多少不堪耳目的事情?生活,簡單、清靜、幸福就已很好。

人,貴在由裏到外的乾淨。

眼睛是心靈的窗口,眼睛應看一些乾淨、美好的事物。

十月八日·寒露

寒露時節,是二十四節氣中第十七個節氣,屬於秋季的第五個節氣。此時節,晝趨短,夜漸長,寒氣逐生,晨晚略感絲絲寒意。

擷詩一首:

女蘿覆石壁,溪水幽朦朧。

紫葛蔓黃花,娟娟寒露中。

朝飲花上露,夜臥松下風。

雲英化爲水,光采與我同。

日月蕩精魄,寥寥天宇空。

又一首:

我愛幽蘭異衆芳,不將顏色媚春陽。

西風寒露深林下,任是無人也自香。

傲冰寒梅,空谷幽蘭,真君子。

十月·二十三日 霜降

霜降,是第十八個節氣,秋季最後一個節氣。霜降並不表示降霜,而是表示氣溫驟降、晝夜溫差大。霜降時節風俗,主要有賞菊、喫柿子、登高遠眺、進補等。

附一首哲理詩句:

動者樂流水,靜者樂止水。

利物不如流,鑑形不如止。

悽清早霜降,淅瀝微風起。

清能識心源,淡可交君子。

清能識心源,出自心源。

似乎所讀的每一本書都有詮釋自己的部分。記得曾寫過,若好讀書,會發現世間所有的好書都在註解着自己。(文中有時的自己,已不單單指自己)

今拿一本《王維詩集》,前言扉頁寫道: 王維本着平常心即是道,來爲人、做詩,他真誠地、全身心地投入天地自然中,天地自然對王維的詩心,也給予格外的養護,使詩人的心靈比一般人更多、更深刻地與天地呼吸相通,時時感受到其中靈動之美。

雖沒有攝像機,他卻能把眼中所見,或動、或靜的景緻,用簡潔的文字記錄下,不但使那一瞬間變成永恆,而且使一幅有限的畫面成就了無限。

通過審美的形式,把某種寧靜淡遠的情感、意緒、心境引向溶合,解索及領悟宇宙的目的、時間的意義、永恆之謎…從而接近道體,思維清素,並不神祕。(知我者,文字也)

何謂美,用言語無法定義,但看到一則定義,覺得合理: 美,就是那種能使你的靈魂得到感動、淨化和昇華的能量。

人生一個階段進階到另一個階段,想做卻沒心力去做的事情,會忽然有一天豁然開朗,毫不猶豫、滯怠地去完成,不再顧慮什麼。

重拾有聲文篇,許久未曾讀自己寫的文篇了,覺得將湖邊日記化爲有聲文篇留作紀念,也有意義,只是,讀予自己聽聽,就好。

仍在看馮友蘭前輩所著的《中國哲學簡史》,歎服其過人智慧,文筆思路十分清晰,遂買回他所著《新原道》,再一窺中國哲學之究竟。

寫湖邊日記秋篇第五篇,關於中秋節圓月未耀天心時,回想,中元節那幾日,圓月尤爲大且亮,凝思,是否是上天感性地安排?以後,中秋節還是應當圓月照團圓。

中秋節後,氣溫驟降,將厚被、暖衣拿出,記憶中彷彿就在幾天前,纔將其收放,現在又將其展開,季節流轉實在太快,但願人長久。

放假幾日,沒外出,看了許多國外經典影片,或真、或假的世間故事,無不詮釋着愛與善的真諦。

很久未被一部影片感動落淚,《總有驕陽》,感動於院長對荷馬的愛。

《愛在黎明破曉前》裏有一句話印象深刻:  神存在於兩個相愛的靈魂中。

相信真正的愛情是唯一,相信造物者的完美設計。

喜歡生活在熱天、溫暖的天,不過冬天的冰雪世界真的很美,令人嚮往。

觀賞張大千的畫圖,喜歡他的潑墨山水畫,意境自在、清逸。

擷採畫中詩:

月明驚鵲未安枝,一棹飄然影自隨。

江上秋風無限浪,枕中春夢不多時。

瓊林花草聞前語,罨畫溪山指後期。

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成就自己的美好,而非世俗的美好。保護好自己。

有些事情既使再珍惜,也要有自尊。

溫暖多彩的秋季,漫步、跑步,皆愜意、自在。

捕夢網,飄逸、夢幻,挺好看的。

如果世界上有一人能像想象中那樣好,就好了。

閒適,再讀汪曾祺前輩的散文集,文篇真摯、生動,溫暖、快樂。文海中,與他走得最近,喜歡平和、溫暖心靈的文篇。

其實,地球也可以成爲天堂,如果每個人都是最完美的自己,最完美的心靈,每個最完美的人行走在地球,則地球就是所謂的天堂。

人類如果可以永生,最大的目標就是探尋、創造最完美的自己。

(留下這一段天真的心源)

備註: 此篇整理於二0二0年 十月隨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